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一)
文章图片
1.
常有读者朋友向我咨询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现在我们用一篇文章的篇幅统一来说一说。
时间管理有用吗?当然。
生命赋予每个人每天24小时,谁也不比谁多。
刨除天赋机遇等看不见摸不着的隐性因素,导致人与人拉开差距的主要原因,无非就是看你把这份宝贵的资源用在哪里,以及,怎么用的。
用在哪里,决定了我们选没选对适合自己的方向路径,怎么用的,则决定了我们的前进效率,即:是否最大限度地做了有用功,行动是否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接下来,我们以小明同学为例,看看在时间管理方面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小明同学对未来已有了大体的规划和打算,对自己要求也蛮严格,每晚躺在床上即将入睡时,都在脑海中大致规划一下明天要做什么。
这一点他做得很好,我们每个人最好都对将来有个宏观的展望与愿景,确立好大方向,在日常低头苦干的同时,隔三差五抬起头瞄一眼,一来防止自己走偏;二来观察一下环境变化,看是否需要调整;三来方便将宏观愿景切割成中观的阶段性目标。
接下来便是落实到每一天的微观执行,一夜过去,新的一天开始了。
2.
起床后,小明为自己设置了今天的任务表,在手机便签上写好今天需要做的几件事。
(1)完成今晚前要上交的策划方案。
(2)为考取某个证件准备1小时。
(3)健身40分钟。
(4)做10分钟一直不想做的事。
(5)碎片化时间阅读文学经典,听一节网络赏析课。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一)】这份任务表看似简单,其实有很多讲究在里面。
首先我们注意到,小明并没有细化到几点到几点必须做什么,而是只列事情,不做硬性要求。
这样保持了计划的弹性,因为每个人,每一天,每一时段的状态都会有差异和起伏,而时间管理的一个内在原则就是:趁状态好时多做事情,状态差时就尽量不做。
我们总是喜欢在相同的时间内制定等量的计划,表面上看着工整有序,却反而让我们在状态好时没能做正确的事,这是很低效的。
其次,在这份任务表中,小明将比较紧迫的事情放在了今天的最前面执行,这也是比较合理的。
我们常去纠结到底是先做重要的呢还是先做紧急的呢,其实这是个伪命题,要做就先做紧急的,因为紧急对你来说就已经足够重要了。把紧急的事先完成,甭管完不完美,确保先完成再说。
这样可以卸下你的心理包袱,防止一天的节奏都被事压着。
3.
接下来,我们看到小明的给自己设置的第二项任务叫做:为考取某个证件准备一小时。
注意,任务表,就是人对今天自己的要求,而要求的“说法”,也是有规律的。
小明的第二项任务,并没有给自己设定程度性或结果性的目标,而是设定了一个过程性目标。
也就是说:他不要求自己要做多少,学到哪种高度,而只是简单要求自己:抽出一小时,在这一小时内,专注认真地为某个证件考试做准备,即可。
这样做的原理在于:备考对于小明来说,是个长线工程,周期长,反馈到来的也晚,且这个大工程不是一口两口就能啃下来的。
对待这种长远目标,对自己的要求最好是放在过程上,这样每天不要求别的,不去想能不能考多少分,或者到底要读多少页复习资料,只是要求自己:专心认真做它一小时就行了。
如此,一来,可以保证步伐沉稳踏实,心态稳定平和;二来,每做好一次就会有一次完成感的正面反馈给你,积极性就能长远地保持住了。健身40分钟,也是这个道理。
4.
再来看任务四:做10分钟一直都不想做但又必须做的事。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么一两件事长久在心里藏着。
这样的事情要么是比较难,比较复杂,要么则属于你提不起兴趣的一类,所以你总想拖着。
无妨,要求自己做10分钟就行了。
比如一项枯燥冗长的毕业设计,或者是一本数学习题册。
这类事物每多搁置一天,你对它们的抵触感和恐惧感就多增长一分,最终往往任务量和难度没变,你的心理障碍却积少成多。
这时可以试试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每天接触它们十分钟,比如,今天为毕业设计做十分钟的资料准备,或今天花十分钟做一道题。
注意,就十分钟,哪怕十分钟后还有余力,今天也到此为止,明天继续;如果只做到五分钟就受不了了,好,那就五分钟,明天试试六分钟。
小步伐的接触一方面可以让你在心理上把放大了的负面感受压缩回合理范围,甚至产生兴趣或动力;
另一方面,可以让你对这个大问题有个具体的把握,每天10分钟,持续一星期左右,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就会被你撕开,节奏也被荡起来,不需要再动用初始时期那么多的毅力与坚持,惯性自然就推着你往前走了。
5.
小明为自己设置的最后一项任务针对的是每天的碎片化时间。
他对自己的要求是:用碎片化时间去阅读文学经典,并听一听网络的作品赏析课。
其实碎片化时间用来做任何有益的事情均可,但自我提升也要结合自身,做明智的选择。
比如小明,从他的第一项任务看出,他的主业是文案策划方向,隶属文字与表达大类,那么阅读文学经典,培养语感,拓展表达方式对他的主业来说,就是有辅助促进作用的。而且文字与表达能力是基础性、百搭类的技能,哪里都能用得上,是个人提升的最佳选项。
此外我们注意到,小明同学贵精不贵多,碎片化时间很丰富,他却有意识地将碎片化时间归纳集中起来,做整块的事,这很聪明;同时,听一听作品赏析课程,也相当于给自己设置及时反馈,有引路人,既保证了高效,也符合刻意练习原则。
最后,关于时间管理,我们还需要重视到一点,那就是休息,正确的休息。
张弛有度,休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很多人在休息时总爱玩手机,以为这样就放松了。
这是个错觉,玩手机看似没有工作,却在持续调动你的注意力。每个人每天的注意力资源十分有限,恢复精力的最好方式是平躺小睡一下,不要超过二十分钟,出去散散步亦可。
至于如何把握工作与休息的频率间隔,可以参考番茄工作法,简单说即:每25分钟左右为一个番茄钟,每工作完一个番茄钟就主动休息8到10分钟,休息时就纯休息,番茄钟内保证专注、沉稳、心态平和就行了。
以上,我们以小明同学为例,跟大家分享了些时间管理方面的经验与心得,希望你能利用好时间这个最公平、最有力的武器,它是不会辜负你的。
推荐阅读
- 布丽吉特,人生绝对的赢家
- 20170612时间和注意力开销记录
- 进必趋|进必趋 退必迟,问起对 视勿移
- 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区别
- 时间老了
- 对抗抑郁最好的方法
- Eddy小文
- 装聋作哑,关系融洽
- 社保代缴公司服务费包含哪些
- C语言中的时间函数clock()和time()你都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