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数学教学学习笔记之65

吴正宪数学教学学习笔记之65
文章图片

【吴正宪数学教学学习笔记之65】吴正宪数学教学学习笔记之六十五(0105)

认知冲突是指当个体意识到个人认知结构与环境或个人认知结构内部不同成分之间的不一致时所形成的状态。学生在接受和形成新知识体系前,往往会产生大量无法预测的思维行为,包括时而合乎逻辑和时而不合逻辑的判断、推理等,从而形成认知冲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因为认知冲突会激起学生激烈的思维振荡,引发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学生生成乐于学习、主动探索、渴求获取问题解决办法的心理倾向,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那么,应该如何促成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形成“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
促进认知冲突的策略一:关键点引发冲突
教学中有不少关键点容易引发学生的冲突,冲突的发生正是课堂教学的盲点和死角,若能巧妙利用可使之变为亮点和广角。教师应沿着学生暴露和呈现错误的轨迹,理其源头,对症下药,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思考、比较、修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案例及解析——平均数啊,你真公平
教学“平均数”时,学生感到用比总数的办法来决定胜负不公平,怎么办?最后,同学们想到了平均数。
怎么计算每个队拍球的平均数呢?吴老师再次把问题抛出,学生提出了计算方法:(7+13+14+10)÷4=11(个)和(10+13+16)÷3=13(个)。
学生看着计算结果,一下子就比较出两队拍球水平的高低。此时的吴老师又一次抛出了问题:“刚才你们说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比总数不公平,现在平均数的出现,使得问题得到了解决。此时此刻,你不想对平均数说些什么吗?
学生1:“平均数啊,你很公平。”
学生2:“平均数,让不公平变得公平了。”
对于关键点,教师没有马上否定或肯定学生的答案,而是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在争论中辩理,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生成了新的认识,实现了自我建构。
教学中有不少关键点容易将学生引向困惑,这些关键点既有知识方面的,也有思维层面的,单纯的提醒或是告知很难让学生对知识本质有真正的理解。引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争议过程中获得结论,学生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认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