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生物技术的伦理难题,为什么需要防范于未然?( 三 )


2017年夏 ,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科学家从科学作家菲利普·鲍尔的肩上取下一小块组织 , 用这些组织的细胞开展了一项特殊实验 。8个月后 , 这些细胞发育成了一个迷你大脑:细胞的种类不仅从皮肤细胞转变成了神经元 , 而且细胞之间还形成了大脑中那样的神经连接 , 能够传递神经信号 。
这表明 , 人体不同组织细胞之间的界限将会变得模糊 。也就是说 , 随着干细胞、基因编辑、体细胞克隆、组织工程等技术的发展 , 这类看似只可能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的情节正在或即将成为现实 。科学家甚至可以将细胞转化为生殖细胞 , 制造出人造“精子”和“卵子” , 进一步为不孕不育者带来福音 。
目前 , 利用人造的小鼠配子 , 研究人员已经可以制造出非常健康的小鼠 。哈佛大学的干细胞生物学家维尔纳·诺伊豪瑟(Werner Neuhausser)指出:“在实验室里用体细胞制造人的配子 , 这不是一个能不能做到的问题 , 可能只是一个需要投入多少时间和努力的问题 。”
的确 , 这样的进步可能会打破生育的天然障碍 , 例如 , 使绝经后(甚至年龄更大)的女性和青春期前的儿童也能生育 , 或者一个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可以用自己的体细胞制造出卵子和精子 , 并用这两种细胞创造一个孩子 。但从某种意义上说 , 这已经颠覆了性和生殖的本质 。
以人为尺度伦理是关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及其处理的思考和卡尺 。生物技术的发展引发了诸多社会风险和伦理问题 , 尽管社会对这些问题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 , 但是它们赫然摆在世人面前 , 并已经、正在甚至将继续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影响 。
而面对科学和技术的整体评价 , 简单地断言它是天使或者魔鬼 , 都容易陷入某种片面性 。对于不同境遇下具有不同需要的主体而言 , 科学和技术具有不同的价值和意义 。但是 , 从发展角度来看 , 最终都应以保护人类的核心利益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毕竟人才是万物的尺度 , 这也正是发展生物技术的核心原则之所在 。
究其原因 , 对于技术与伦理的取舍来说 , 无论是重技术还是重伦理都不能真正解决技术与伦理之间的冲突 。而风险社会的严峻现实更是要求在社会生活中维持生物技术与生命伦理之间的张力来调节科技与伦理严重失衡的天平 , 维持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 保证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
如前所述 , 长期以来 , 由于生物技术在挽救人类生命、增进人类健康和创造经济效益方面的突出贡献 , 一直被社会凸显其发展的重要意义 。科学思维和量化指标成为了支配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 , 因而忽视了其发展背面的诸多社会风险和伦理问题 。
当人们意识到生物技术发展带来的伦理困境时 , 才恍然发现 , 传统的伦理价值观并不能够对这些问题进行解释 , 而本具有普世性意义的伦理原则却又无法得到贯彻 。因而 , 面对这样的现实 , 在社会中可以采取适度的偏斜策略 , 强化生命伦理 , 适当弱化生物技术 , 保持生物技术与生命伦理之间的合理张力 。
进一步来说 , 平衡是一种相对稳定和谐的状态 , 但平衡不是平均 , 也不是对等 。在充分考虑各种相互联系又相互冲突的利益问题时 , 还需要考虑的是平衡的标准问题 。在遵循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的前提下 , 追求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损害的最小化 , 同时保护个体的合理利益 , 是最基本的原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