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半年时间,拍摄8省市10个案例,我们见到了这样的智能中国( 二 )


这趟旅行还遇到一位让我们感慨颇深的人 。负责接待我们的工作人员中有一位小伙子 。他跟我们聊煤矿智能化的进程,说他把煤矿智能化总结成三个阶段:先是人操作机器,然后是人盯着机器,最后是机器干活人歇着——总之聊了很多 。
我们最初以为他是IT、数字化方面的工作人员,结果得知他是矿里的摄影师,这些东西都是他自己平时琢磨出来的 。他说自己就出生长大在矿区,智能化的对矿山的改变他是真切看在眼里的 。这些技术其实已经改变了矿山的很多人 。
人工智能|半年时间,拍摄8省市10个案例,我们见到了这样的智能中国
文章图片

还有一个小插曲 。在矿山等待下矿的时候,我们跟保安室的大哥聊了聊 。得知我们是科技自媒体后,大哥马上问我们几个灵魂问题:华为到底怎么样了?华为是不是世界第一?其实他也说不上来到底想问华为是什么领域的第一 。但那种对中国科技的期待和自豪,是如此简单且生动 。
这趟煤矿之行,不光让我们对AI与行业结合有了新的感觉,更理解了为什么刘慈欣能在电厂写出《三体》 。
在泉州拍摄某水厂的智能化案例时,也遇到了一位让人印象深刻的朋友 。当时负责接待媒体的是1997年的男孩小夏 。他也不是技术人员,而是水厂党政方面的专员 。但他被厂里普遍认可是位“大拿” 。面对八九家突然到访的媒体,临时接到通知负责讲解的小夏应答如流,对智能化技术、一线生产、水厂的历史如数家珍,还给我们看手机上他自己拍摄的一线作业情况,并且开车带我们到厂里拍摄参观 。
人工智能|半年时间,拍摄8省市10个案例,我们见到了这样的智能中国
文章图片

提起到三四线城市事业单位工作的95后,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是不是想到了躺平、内卷、小镇青年等等标签?小夏真的是击碎了我们一些刻板印象 。他表现出的综合能力和工作热情,以及对技术变化的了解,或许可以说是中国发展智能化的一个侧写 。
走访了很多案例之后,会发现无论南北,不分城乡,老百姓对5G、AI、科技强国这些概念的认知和了解是远超想象的 。甚至于说,三四线城市对技术变革的认可与热忱,不像一线城市有时候表现出的那种“过度理智客观”带来的冷漠 。
你以为AI是一阵风口刮过去就算,但对于某个农场某个车间来说,可能是一场影响十年二十年的变化 。
也希望更多朋友可以去关注一线城市以外,真实存在且生长的智能中国 。机会在那里,人心也在那里 。
尤其咱们这些坐在办公室,对着word和PPT指点江山的人,有时候是该跳出自己画的圈走走看看的 。
困难既在意料中,也在意料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落地容易吗?应该所有人的共识都是不容易 。但到底不容易在哪里?这也是我们走访了很多案例后,反复认真思考的问题 。
在宁波,我们结识了一家“IoT+农业”领域的公司 。提到做农业智能化的企业,应该第一感觉领导是男性 。但这家公司的总裁却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大姐 。张大姐带我们一起下到了水稻田里,给我们讲AI+稻田除虫的案例 。她不仅长时间在农田工作,还在实验室扣各种细节,对数字化和编程也非常了解 。
对于农业智能化,她跟我们聊了非常多很实在的看法和经历 。比如,她们公司非常想做一个给养殖场的猪测体温的AI项目 。在养殖场,猪发烧其实是非常大的麻烦 。它被发现的几率很低,而一旦形成传染病就可能带来巨大损失 。张大姐经常看一些报道,都在说什么“互联网大厂养猪”啊,“猪脸识别”啊,想来应该不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