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造车势力|科技巨头造车三大派:华为居右,百度居中,小米居左

新造车势力|科技巨头造车三大派:华为居右,百度居中,小米居左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unsplash

文丨谈擎说AI,作者丨郑开车
到底要不要造车?一年前,这可能是互联网科技巨头们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 。
“但凡说小米要造车的,都是假新闻 。”这是2020年12月15日小米集团总办副主任徐洁云在微博打下的文字 。在这期间,华为也太多次强调了“不造车”这一结论 。
然而仅仅不到一年,不管造不造车,在未来汽车的赛道上,华为和小米都在某种程度上会了面 。
事到如今,对于科技巨头而言,讨论汽车“造不造”这一问题已经没有太多实质性的意义,当下真正摆在大家面前的问题,应该是“怎么造”,也正是在这一问题下,以华为、百度、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在造车战略的制定中,体现出了迥然不同的造车逻辑 。
本文也将围绕于此,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阐述 。
以华为为代表的造车赋能派对于多次强调“不造车”的华为而言,其布局造车的逻辑是做技术供应商,力图成为手机界的高通+谷歌 。
其实无论是大疆还是AI四小龙里的商汤科技,再到科大讯飞甚至是地平线、黑芝麻等一众汽车自动驾驶和车联网初创玩家,不难发现,很多科技型玩家当前布局汽车赛道的一致发力方向都是做赋能派,这无外乎两点原因:
用流量思维来看,赋能派们看中的正是驾驶,这个曾经一直都是孤岛的场景 。对赋能派选手们而言,研发自动驾驶等智能技术多年,如今迫切需要的是一个可以让技术落地的场景 。
互联网产品存在一个共性,这对于当下的汽车风口同样适用,即整条产业链上,最大的红利永远集中在流量波峰,被誉为下一个移动互联网的驾驶场景正是这样一个波峰,也是造车赋能派所向往的温床 。
再从技术思维来看,虽然如今造车是风口,但风口里真正刮起来的并不是发动机和整车的机械制造 。如今颠覆传统汽车,无异于两个风口:一是能源从燃油到电能的更迭,二是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智能化技术的需求出现缺口 。
对于科技壁垒高筑的华为们而言,做赋能派无疑是“上车”最不容易拖泥带水的方法 。
这样的布局逻辑其实与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大厂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互联网企业往往擅长“无限游戏”,即连接一切的赋能思维 。但不同之处显而易见,腾讯、阿里是纯粹的互联网公司,既没有硬件基因,也没有供应链基因,这也是其不直接入局造车的主要原因 。虽然账上资金雄厚,也仅仅是以梧桐车联、斑马车联等车联网方式间接布局 。
风口里的黄金
在造车赋能派中,最具代表性的公司是华为,我们研究了头部公司的布局逻辑,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何一种技术企业选择做造车赋能派 。
【新造车势力|科技巨头造车三大派:华为居右,百度居中,小米居左】对于手机厂商而言,硬件和供应链基因都有,虽然汽车制造更加复杂,但就像小米,还是选择一搏,可为何华为选择坚决不造车呢?在谈擎说AI看来,这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即华为所需要面对的更加高企的不确定性 。
2020年上半年国内高端手机销量,华为以44.1%的份额位居第一,但随着受到美国的芯片制裁与一众西方国家封禁,华为一度跌落神坛,虽然如今仍有国内大客户采购5G设备输血,但华为不仅在个人消费市场上丧失了大量份额,国际大客户市场上也四处碰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