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132万家眼镜企业和6亿中国人的眼睛,都有大麻烦( 三 )


而丹阳的眼镜之所以便宜,就是因为他们是集上、中、下游三位一体的源头 。
和丹阳类似的还有大名鼎鼎的北京潘家园眼镜城 。
从某种角度来讲,“潘家园眼镜城”是一个误称,它的正确名称应该是“北京国际眼镜城”,而它的前身是北京眼镜厂和北京眼镜二厂 。
近水楼台先得月,生产眼镜的地方自然眼镜店也多,这点和丹阳十分相似:潘家园眼镜城也是做眼镜批发生意 。
同样和丹阳相似的还有他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眼镜店质量 。在网上输入“潘家园眼镜城”关键词,出来的不少帖子是和“避坑”“防踩雷”有关 。
一名业内人士透露,潘家园眼镜城主打的是“速度”而不是质量:接待完一个,马上下一个,后面还有一帮人等着 。而这种看得见,价格又低的地方很容易让人产生捡了大便宜的错觉,实际上不规范的操作、充片等现象长期以来也一直存在着 。
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在网上把任何一个行政区+眼镜城组合搜索几乎都能得到相应的结果 。可以看到,庞大的眼镜消费市场、巨大的近视群体给予了它们生存的空间 。
近年来,一批主打年轻人和设计感的新零售商也悄然升起:以LOHO、木九十、aojo和EG为首的眼镜零售试图挑战溥仪眼镜、博士眼镜等老大哥们的地位 。这些新品牌眼镜在各大商场盘踞,对瓜分市场的巨头们发起了挑战 。如果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近几年商场里的眼镜品牌忽然变得几乎和帽子、化妆品店一样多 。
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存眼镜相关企业共132.36万家 。2020年,我国新增眼镜相关企业30.29万家,同比增长40.05% 。
与此同时,消费者却频频抱怨配镜贵,眼镜行业暴利,业界更是有一句“20元的镜架,200元卖你是讲人情,300元卖给你是讲交情,400元卖给你是讲行情”的笑话,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03 眼镜店没有看上去那么暴利如果按照前文的价格来看,2000元上下的一副眼镜,确实处在一个尴尬的段位,这是一笔不大不小的开销,它可能是一名大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也可能是一线城市白领接近一周的工资,因此,这笔花销无论如何都使人三思再行 。
但同时,“有苦说不出”的还有我们熟知的那些眼镜经销商们:因为这行真的没有看上去那么的“暴利” 。
我们不能单单把眼光锁定在毛利率上面,其余的因素,诸如店铺租金和人力成本,这些因素都需要考虑 。
毕竟,销售成本不能只看采购成本,这是一个常识 。
在博士眼镜公布的财报中我们可以看到,和他们线下零售行业60%—70%的高毛利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博士眼镜的净利率水平持续徘徊在10%左右,这跟净利率维持在30%—50%的茅台、五粮液相比,算不上暴利 。
眼镜经营生意的特殊性质注定了他们进军电商行业的阻力:无论是验光、配镜,还是镜架的试戴,都没办法完全搬到互联网上 。特别是验光和试戴,很少有人能够不在亲自试戴的情况下确定镜架和自己脸型是否合适的 。
况且,配镜不像衣服,覆水难收,配好的镜也不能退了 。这些都得顾客自己亲力亲为,到线下的实体店去走完一套流程 。
我们可以通过博士眼镜的财报看到,2020年线上电商占营收比重甚至只有11.71%,接近十分之一,因此各大经销商只能把重心投到线下 。
而线下配镜高昂的成本也不用多言 。笔者曾在某电商平台问过一家同城的眼镜零售商,在配镜时能否线上付款,线下取镜,这样一来既享受了电商网站的价格,有得到了线下的服务 。得到的答复是:可以,但千万不能告诉其他顾客,因为如果按照线上的价格售卖,店铺将会无法负担成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