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端|从产品转设计:入职vivo两周年纪念写录( 五 )


但是行业不允许,竞争不允许,数据不允许。
各种压力下你只能去不断地试探底线去打擦边球,越不要脸诈骗性质越高点击率越高。
我曾经三次测试一共15个文案都没过,拖了两天没push发出去,最后不得不用沙雕文案发了出去。
我们甚至做了一些总结:带上“叮咚”“已升级”“颜文字”“注意查收”这种字样的点击率会高。
这一趟下来,不只是能力搭建不完整、流程太长导致的效率低下,让沟通和执行成本巨大。
有些业务(比如push)这样的,还能让你身心俱疲。
那时候就感觉超级难受,做事的效率不可控,结果又恶心自己,感觉自己就是个暴力分子。
并且当时非常搞不懂,为什么一个手机系统要去搞互联网那一套。
我们当时几个产品新人不止一次反馈过。
Push节奏缓一缓,不要为了追求数据牺牲了自己的调性。
工作强度适当缓一缓,有些事执行成本超乎想象,加班太多了。
好在是沟通顺利,放缓了push节奏,一周两次就可以,但加班太多依然觉得我们是效率问题。
当时真的初生牛犊不怕虎,我记得有一次我们联合起来写了一个ppt给团队汇报。
大意就是,现阶段流程复杂,执行耗时,事情太多,加班太多,扛不住严重影响生活。
结果ppt都没讲完就被大佬们怼的讲不下去,虽然有些建议说的有道理,但是根本的问题有二:

  1. 新人涉世未深,还抓不住描述问题的重点,甚至没搞清楚自己要争取什么;
  2. 上面的大佬不接触实际业务,很难体谅下边执行层的困难。
这是我第一次爆发式的对工作产生厌恶情绪。
特别是有一个周末,我来公司加班,写着我认为需求都没想清楚随时有可能重来的服务端策划,编着我认为毫无意义的运营文案,做着本来不应该占用休息时间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那天是我生日。
说句后话,之后的一年时间里,我也还在加班,还在熬夜做方案。
但是三生有幸,有一点不同,我认同现在做的东西,我为它骄傲。
所以现在看,当时的问题不出在执行成本和工作强度上。
我想起大学的时候通宵剪视频,和同学在宿舍一直剪到天亮,然后早上第一节课去大教室播放。
策划晚会,天还没亮就要起床去贴海报、拉赞助、布置现场。
玩赛尔达传说,一个星期没出宿舍门,黑白颠倒全在海拉鲁大陆做老流氓。
真正让我感兴趣的,认同的,喜欢的,想追求的,有使命感的,我绝对不会厌恶。
当然现在,站在两年后的今天看当初这些抱怨吐槽,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觉悟:
有很多人对这个概念有过不同的描述,我最喜欢的,也是接下来想讲的:无用之用。
五、无用之用,必有大用20年大冬天的某天早晨,我刚走到地铁口,手里的包子还剩最后一口,导师来电话了。
他今天上午家里有急事不能来公司了,一会10点半有一个会议要我代表他参加下。
我根本不知道,这个会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后续的职业生涯。
背景是这样的,正值年末很多内外部的团队都在总结合作关系,梳理下一年规划,负一屏的某大客户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访。对方的级别很高,公司对公司级的沟通,会上除了我们团队的负一屏之外还有几个其他业务的小伙伴。
情况是这么个情况:一个小时准备,代表一个月活上亿的产品去聊规划,面对的都是总监级别的大佬。
从接到电话到会议结束,不到3个小时的短暂经历,现在想起来是那么刻骨的深刻。
好像忘记了所有声音,我脑子里只有一幅幅非常具象、真实的画面。
嚼着最后一口包子坐上车,车里温度有点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