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千年坎儿井的构造原理 坎儿井的原理

坎儿井原理(千百年来探索坎儿井的结构原理)
为了适应干旱少雨的地理环境,吐鲁番盆地的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地形创造了坎儿井 。坎儿井自然将浅层地下水引出地下,用于农业灌溉,人畜饮水,浇灌和扩大绿洲,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坎儿井是古老的灌溉工程,也是水文化遗产 。
坎儿井的基本工程结构由竖井、涵洞、出水口、明渠和水库(涝坝)组成 。它是一项古老的地下水利工程,巧妙地利用地形的坡度,不消耗任何电力和资源,将地下水引出地面 。

通常一个坎儿井有几个到几百个竖井 。最浅可达1米,最深可达120米 。最靠近出水口的第一个竖井是最浅的,在水源处挖掘的竖井是最深的 。
坎儿井的作用:挖涵洞时,将土举至地面,通风采光,确定涵洞方向,为坎儿井工匠和维修人员上下涵洞提供升降通道,为涵洞工人提供生产和生活用品,升降各种工具等 。这绝不是误传 。只是“用于饮用水提取” 。新疆坎儿井1784口,井数172367口 。
潜流
涵洞是将地下含水层中的浅层水抽出地面的主要工程 。坎儿井涵洞分为积水段和输水段两部分 。坎儿井涵洞的水源可分为野外渗漏和直接抽取地下水两种 。坎儿井涵洞的长度可长达十几公里,最短的也有几十米或几米 。
(图为涵洞)
出水口
出水口是坎儿井水从涵洞流出地面的部分 。也就是说,由于地形的坡度大于涵洞积水的坡度,两条平行线自然相交形成出水口 。
明渠/沟渠/壕沟
明渠是指坎儿井出口至涝坝(水库)的部分 。明渠的作用是将出水口流出的水输送到涝坝或农田 。坎儿井明渠长短不一,有的刚好从出水口流出,流入涝坝,有的长达数公里 。坎儿井明渠的长度一般在100至500米之间 。
(图为开放通道)
老八
坎儿井涝坝又叫水库 。坎儿井涝坝是根据坎儿井水量定期蓄水、升温、集中灌溉的调节工程 。坎儿井涝坝周边常被绿树覆盖,吸引各种生物,改善村落的小生态环境,为人的生活和牲畜提供水源 。
【探秘千年坎儿井的构造原理 坎儿井的原理】坎儿井涝坝工程建设一般长30米左右,宽20米,深1.5 ~ 2米 。土方堆到边上压实,形成一个简易的袖珍土坝,然后在下游修建一个带有溢流和水闸设施的大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