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舆论反转现象的弱传播透视:哪些因素在增加反转风险?

自媒体|舆论反转现象的弱传播透视:哪些因素在增加反转风险?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作者:弓杰,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
马歇尔·麦克卢汉在其所著的《理解媒介》中提到“媒介即讯息”,[1]充分肯定了媒介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新媒介技术的进步催生了微博、微信等平台自媒体的飞速发展,使得媒介的社会作用愈加明显 。
但另一方面,在“人人皆媒”的众媒时代,舆论反转现象时有发生,极大地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 。因而分析舆论反转现象形成的原因,有利于追根溯源,帮助降低反转的产生频率和给信息环境带来的消耗 。本期全媒派发布一篇来自新闻学子的投稿文章,从弱传播理论的性别度、空间度、情感律、链接律、时间律等方面,分析舆论反转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
用弱传播理论看舆论反转现象的形成厦门大学邹振东教授在其《弱传播》一书中提到,舆论场表现为“舆竞天择,弱者生存”的生态,换言之,我们生活的两个世界:现实世界强者占据优势,而舆论世界弱者占据优势 。
舆论世界是现实世界的逆世界,在强弱属性、主次关系、轻重判断与情理导向上,两个世界方向基本相反 。即舆论世界的强弱与现实世界的强弱刚好倒置,现实中的强者恰恰是舆论中的弱者 。
同时,舆论世界是在争夺关注、认同与争抢表层中建构的表面世界 。在其竞争性传播过程中,舆论世界在争夺关注时强者占优势,在争取认同时弱者占优势,在争抢表层中“比表面积”大者占优势 。舆论的能量朝着有利于现实中弱者的方向运动 。[2]舆论反转现象的出现离不开人们的大量关注与聚焦 。因此,从弱传播的角度探讨舆论反转现象的成因,不可或缺 。
性别:女性在舆论场上有主场优势
舆论的弱定理认为:舆论世界是强弱倒置的世界,现实中的强势群体就是舆论中的弱势群体 。而女性作为现实中的弱势群体,在舆论上表现为二重性,她们不仅作为弱势群体本身存在,又有想保护比自身更弱势群体的意愿 。比如女性是儿童最直接的天然保护者 。
实际上,舆论是弱势群体的天然盟友,因此,女性在舆论场具有主场优势 。[3]尤其当某些议题被打上女性化的标签,就可能赢得更多的同情,进而产生共鸣与关注 。
加之后真相时代下,情绪主导真相认知,受众受刻板成见的影响,出现认知固化,从而增加舆论反转出现的概率 。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女性主观提升了这种风险,而是对于女性等群体的认知偏见给反转的出现提供了更多可能 。
【自媒体|舆论反转现象的弱传播透视:哪些因素在增加反转风险?】空间:跨媒介叙事拓展传播渠道
舆论的空间度,指的是舆论传播范围的广泛性 。与传统媒体时代不同的是,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人们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变得愈发多元化,跨媒介叙事成为了一种主流,社会事件一旦得到舆论的关注,便会在网络空间的不同渠道传播开来,传播面相较于传统媒体时代被放大 。
加之全媒体信息传播成为当前信息传播的新方式,碎片化的信息相较于整体叙事更能博得受众关注 。此外,传播平台的多样化、渠道的便利性也使得事件引发的舆论影响范围更广 。在2016年“成都女司机被暴打事件”中,舆论导向首先指向了男司机,称其毫无人性 。但当女司机在路上随意换道的不良行为被曝光后,网友又对女司机进行了“人肉”和人身攻击 。[4]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