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舆论反转现象的弱传播透视:哪些因素在增加反转风险?( 二 )


自媒体|舆论反转现象的弱传播透视:哪些因素在增加反转风险?
文章图片

“成都女司机被暴打事件”中舆论迅速反转,网友认为女司机“该打”之声不绝于耳,而后女司机公开道歉 。图片来源:微博@人民日报
再如2018年12月“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中,矛头一开始也指向女司机,其信息被曝光在网络平台,达到空前的影响范围 。[5]所以,跨媒介叙事会使得信息传播范围愈来愈广,舆论波及面自然不小 。这种情绪化的舆论既容易反转,也容易引起负面效应 。
自媒体|舆论反转现象的弱传播透视:哪些因素在增加反转风险?
文章图片

自媒体|舆论反转现象的弱传播透视:哪些因素在增加反转风险?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微博@人民日报
情感:后真相时代下情大于理
弱传播理论认为:舆论世界是注重情感和情绪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情感相较于道理具有更强的传播力,因为舆论世界是争夺认同、关注的世界,而认同和关注就是情绪在主导 。[6]尤其在后真相时代的背景之下,先有情绪,后有新闻;先有观点,后有事实,情绪大于事实的例子屡见不鲜,相较事实与真相,人们更加追求感情上的共鸣与认同 。刘建明也曾指出“情绪是舆论的唯一外部形态 。”[7]
在当前数字媒介环境下,由于匿名性的存在,受众意见表达会被法不责众的心理机制左右,表现出宣泄原始本能的冲动,情绪化的舆论会在互联网上极大程度散播开来 。因此,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会包含两种舆论形态,一是信息流,二是情绪流,这两种舆论形态是相互影响的 。
在“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案”这件事情中,人们不再关注事发原因究竟是什么,而是一边倒地表达对于“女司机即是马路杀手”等话题的态度,表达对于女司机逆行不负责任的不满,然而在事实揭露的那一刻,舆论又倒向另一边 。
链接:舆论的聚集关注
弱传播理论认为,舆论的关注聚集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依靠事物之间的链接联系,链接点数量越多,越容易传播,产生的舆论影响范围也就越大 。譬如舆论场中的炒作就是典型的链接传播,不断制造链接点来持续吸引网民关注 。[8]
舆论反转现象之所以会在互联网持续很长时间,最重要的就是因为其链接点数量众多,聚焦了大量关注和讨论,在2021年5月发生的“四川成都高中生坠楼案件”中,由于校方没有即时辟谣,加之受众对学校一方的刻板印象,网络谣言层出不穷 。[9]此类事件一发生,责任首先会归咎于校方,上述等多个链接点,使得事件持续发酵,激起了舆论的轩然大波 。
自媒体|舆论反转现象的弱传播透视:哪些因素在增加反转风险?
文章图片

而在后续“四川成都高中生坠楼案件”官方的情况通报中,明确说明该生是因个人问题轻生 。图片来源:微博@成都成华教育发布
另一方面,网络“意见领袖”对舆论的引导失范也是使得链接点增多的原因 。他们是最先接触到相关信息的人群之一,也是将接触到的信息、意见或观点经过加工之后再传播给其他的人 。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的主要作用就是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让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影响更多的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