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改革(在理想与现实中挣扎着行走)
语文教学改革:在理想与现实中挣扎着行走
年关岁末,考试,又如约而至了。对于考试,大概是让天底下所有的家长、学生、老师又爱又恨、牵肠挂肚的事情。但,躲是躲不过的,该来的总会来的。于是,一番风雨后,几家欢喜几家愁。
这几日,不断有朋友或者网友交流,考得不好,很郁闷。这些都是一些优秀的教师,可为什么这些好老师考不出好成绩呢?这些老师让孩子少做题、多读书,这也是课程标准倡导的,这样做,似乎并没有错,但是现实总是残酷的,往往这些老师所执教的班级成绩不尽理想。然而,这一部分老师都是有着教育良心的,为了那国家已经明令禁止“小升初”的考试,为了眼前的孩子的第一次“命运转折”,他们痛苦,他们唯恐自己的坚持会害了孩子。于是,他们开始惶恐,他们彷徨了,他们恐惧了,于是,痛苦便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痛定思痛,我想困扰语文教学改革的问题大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1、我们的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2、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什么?
3、如何解决日益凸显的习惯势力与教学改革的矛盾?
4、如何解决评价改革滞后于课程改革的现状?
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这也许会牵扯到另外一个问题:“什么是语文?”,我无法解答这个问题。但我想,我们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能说话写文章,能阅读能写作,同时也使用语文这一工具去为我们的学习创造条件。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语,叫“与时俱进”,随着我们的社会步入了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的时代,我们的语文教育是不是也要与时俱进呢?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培养会学习、会处理信息、能够高效快速阅读与表达的人才,所以《语文课程标准》开篇就指出: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由此,老师们,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的教学方向并没有错,因为,这样的人才靠做题是不会做出来的。方向不错,我们接着来讨论方法。
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乃至我们的教学应该交给孩子什么呢?我想,我们现在最大的弊端是我们总是“授人以鱼”,而不是“授人以渔”,我们总在一味地强调“把最美好的世界给孩子”,而不是让孩子去发现和创造最美好的世界。窃以为我们教育最大的缺失就是没有交给孩子学习的方法,这也导致了我们的学生一离开学校就不会学习。前几日看《杂文选刊》,也提到了这个话题,“我们培养的学生只会考试,缺乏实践。”为此,《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我们应当“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张庆老师也指出:“过去的教学重视结论和考试分数,却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语文教学的第一关注不是语文本身,而是关于语文的一些东西,如要求学生背诵词语解释、中心思想、某某问题的标准答案等等,从而掩盖了学生学习方式方法上存在的问题。这种只让学生死记结论、死记标签式语言的做法,使语文学习走向了异化,不光抑制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还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是这次课程改革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让孩子大量阅读也是正确的,是符合课程改革的方向的,我们应该坚信,“读书没有错”,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只能依靠阅读、生活和习作的日积月累。
方向没错,方法也没有错,那是什么让我们如此困惑呢?我想,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身边的习惯势力的干扰;二是评价的改革没有能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
人总会形成一些定势,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的专家、领导和同行,他们的话往往是决定性的,起码能够决定一个范围内的“对与错”,然而,“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刚刚如厕,顺手翻到98年11期《读者》上一篇文章《趣味科普问答》,里面讲了这样一个科学小知识:我们平常都说感冒是因为着凉引起的。“怎么感冒了?”“晚上睡觉没盖好;被风吹了。”然而科学家研究表明,环境温度与感冒问题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感冒是由病毒、病菌及尘埃引起的。实际上,人们在较冷的地方更少感冒,因为病毒在这些地方更容易被冻死。现实是,我们如今还在说着同样的话。我前段时间听到两句话,振聋发聩,一是东台市许河镇中心小学白校长说的:“我们有的老师,用同样的方法,教了老子教儿子,教了儿子教孙子。”一是窦桂梅老师说的:“老师,您虽然有了将近三十年的教龄,但是您的教学方法和您第二年没有任何不同。”说句实话,环顾四周,这样的老师还真不少。这也是人的一个不自觉地行为,就是习惯。当人们驾轻就熟的按照习惯的方法教学的时候,很难主动地去寻求改变。而与这样的一个庞大的群体比起来,一两个人的力量实在是有限的,而且这一个群体的声音在一定的范围内就成为了“标准”,它甚至会成为评价工作的标尺,而这个标尺实在让我们困惑。
此外,和课堂教学改革相比,评价改革严重滞后。而课程改革也要求“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就我区小学教育的现状来看,我们的教学评价还是负载了太多的本不该有的功能,我们考试现在基本上就是为了“小升初”服务的,同时也以此作为了评价教师教学的依据。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老师只能屈从于升学的压力,急功近利,违背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逼着孩子做题。而且,我们的学校往往没有给语文老师相对够的周期进行教学,频繁的更换老师或者班级,使老师们无法有效的开展长期的工作,无所适从,这些都是不符合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的。
由此可见,我们让孩子少做题,多读书是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是正确的,不需要彷徨,应该坚定的走下去。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我想,我们应该做好下面的事情:
更新理念,与时俱进。11册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最大的麦穗》,讲到了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教育艺术,我们不妨读读这个小故事,从中汲取先贤教育思想的精华,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此外,我想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当认真的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并把它真正落实到我们的每一节课去。
改变学习方式,做好作业的设计。陈旧的学习方式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老师总是“牵”着学生走,学生缺少真正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我们应当改变它。同时,要摒弃繁琐、机械的作业练习,要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多实践、多运用,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改变语文学习评估的改革。语文学习的评价应当将着眼点放在学生能否在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的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资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能否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等等。评价的时候,应当关注学生利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有创见的思路和方法,要给予积极的评价。我们应当努力使我们的考试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独立的思考和探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语文教学改革(在理想与现实中挣扎着行走)】最后,我想说,我们应当坚持,坚持,再坚持。也许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还会受到打击,但我们应该坚信我们是正确的,并坚定不移的走下去。送大家刚看到的几句话,共勉:
“有时,希望与我们只相隔一朵花的距离,有些人因为无动于衷、消极对待而与之失之交臂,而有些人只是动了一下手指,奇迹就出现在他眼前。”
“这个世界上付出了真爱的人都会有回报,即便不会出现奇迹,也会心安。”
“岁月一直在流逝,近日的德总会变成明日的失,今日的补赎也挽回不了昨日的错误,近日朦胧的幸福也将会变成明日朦胧的忧伤。可是,无论如何,我总是认真而努力的生活过了。”
“无论你来自哪里,都应该为你的社会、国家和家庭服务,而这些并不取决于你说了什么,而取决于你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