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样福建厦门旅游必吃的小吃 厦门特色小吃

厦门虽然不是福建的省会 , 也不是GDP最大的城市 , 但它的名气远远超过福州和泉州 , 近年来也频频被列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节假日高峰期的厦门 , 鼓浪屿一票难求 , 厦大却预约不到 。曾厝垵村人拥挤 。除了风景优美 , 厦门的美食也吸引了很多吃货 。地方特色小吃 , 开放交流的融合菜等 。特别吸引人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厦门人 , 今天 , 我们就来聊聊厦门那些著名小吃背后的故事 。
说到厦门小吃代表 , 沙爹面毫无争议的第一 。相对于冻笋和煎饼(很多泉州的朋友会说源自泉州) , 是最具代表性的厦门美食 。在厦门旅游不吃一碗沙爹面 , 就白来了 。
去过东南亚国家的朋友会觉得沙爹面的味道很接近马来西亚那一代 , 沙爹面的原因也和这个有关 。香味浓郁 , 但是厦门的沙茶汤经常会有一些花生味 。这面条的背后是一个孝顺的故事 。
18世纪末的厦门 , 普陀山(今南普陀)脚下住着一户人家 , 世代打鱼 。父亲早逝 , 儿子和母亲相依为命 , 小肩膀早早承担了一切 。不幸的是 , 一场大风卷走了她正在钓鱼的儿子 。从此十年杳无音信 , 绝望的母亲哭瞎了眼 , 失去了所有的味蕾 。幸运的是 , 他的儿子被一艘印尼商船救起 , 在船上做厨房工人 。他发现印尼厨师喜欢吃一种叫做沙茶的粉末 , 这样做出来的肉很好吃 。十年后 , 儿子回家了 。有一天 , 他买了妈妈最爱吃的花生 , 加到骨头汤里 。吃了一口 , 他妈居然说 , 味道好淡啊!儿子欣喜若狂 , 去拿盐 。发现盐条用光了 , 就匆忙把从印尼带回来的沙茶粉翻了过来 , 就用它代替盐条在面上撒了一些 。没想到 , 一边吃面 , 我妈一边说 , 这是什么?太好吃了!儿子闻了闻离这碗很近的面 , 满满的香味 。从那以后 , 我妈妈的味觉实际上已经恢复了 。
【这五样福建厦门旅游必吃的小吃 厦门特色小吃】后来 , 为了谋生 , 年轻人把煮好的沙爹面拿到码头上 , 与渔民交换一些生活用品和捕鱼 。渐渐地 , 越来越多的船呼唤这碗沙爹面 , 一个著名的家乡 。如今 , 这碗为孝道而生的沙爹面已经成为厦门小吃的代名词 , 是厦门人和外地游客追捧的最具特色的风味小吃 。很多老厦门人的早晨都是从一碗热腾腾的沙茶面开始 , 每一份沙茶汤的底都有独特的味道 , 所以每一家老沙茶面店都有它的忠实粉丝 。沙爹面里 , 食材一般都是随意添加 , 节俭因人而异 , 从五六元一碗到近几年兴起的土豪龙虾沙爹面 。
这大概是最受争议的厦门小吃 , 也被游客称为“黑暗料理” 。虽然冻笋不能算是厦门的地方小吃 , 但在厦门却是普遍存在的 。很多第一次来厦门的游客可能会以为“冻笋”这个词是果冻之类的东西 , 甚至有些人看到实物都不知道是什么 。但是一介绍里面有沙虫 , 很多人就不敢吃了 。
相传 , 我们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是冬笋的鼻祖 。郑在厦门成功囤兵的时候 , 有一段时间粮草短缺 。郑成功治军严格 , 坚持不接受老百姓的任何资助 。当时驻军位置靠近海边 , 士兵们在海边挖出大量的“土竹笋” , 而郑成功每天只吃用土竹笋煮的汤 。忧国忧民的郑成功为了早日收复台省 , 常常废寝忘食 , 手下的士兵也常常要把竹笋汤重新温一遍 。有一天 , 郑成功不想让他的士兵给他取暖 , 所以他直接吃了冷冻竹笋汤 。我没想到它比竹笋汤还好吃 , 所以郑成功偶然发明了冷冻竹笋!这种做法逐渐流传开来 , 后人不断改进制作方法和调味品 , 形成了现在广为人知的冻笋!
事实上 , 用于制作冻笋的“黑土地虫” , 学名为土鳖虫 , 并不是俗称的沙虫 , 产于福建沿海和浙江沿海部分地区的沿海滩涂 。在制作过程中 , 需要先浸泡清洗 , 然后碾压让他把肚子里的杂质吐出来 , 再用大火煮 , 形成凝胶 , 最后冷却定型 。看起来很可怕的“虫子” , 其实营养价值极高 。“山中有冬虫 , 海中有星虫”体现了冻笋极高的营养价值 。
好的冻笋是不用明胶和其他添加剂做的 , 时间长了会融化掉 。所以这种美味一定要趁热吃 。果冻Q形笋脆嫩爽口 , 很多游客第一次吃都不敢吃 , 但尝过之后就深深爱上了 。
在闽南 , 如果说有一种“大菜”是大街小巷老百姓都能吃到的 , 那一定是煎饼 。当然 , 你所在的地方 , 可能叫春卷 , 也可能叫湿饼 。有人觉得奶奶做的菜最好吃 , 有人怀念妈妈做的菜的味道 。面团里一口香香软软的馅儿 , 永远是满满的 , 几乎抓不住 。
每年清明节前后 , 牡蛎最肥的时候 , 是吃煎饼的最佳时机 。牡蛎必须加到各种带馅的杂菜中 , 而其他的 , 如白菜、胡萝卜等 。 , 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添加 。
各种菜都是大火煮再煮到软烂 , 口味全面 。所以这道菜特别受口腔不好的老年人欢迎 。
包装的最后工序也很精致 。先在底下铺一层干料 , 比如厦门贡糖、花生酥、肉松等 。 , 涂上甜辣酱 , 再加几勺炸馅 , 最后包起来 。这个过程也是一种乐趣 。外面有的餐厅会让食客体验这个过程 , 有的会直接把包装好的食物端上桌 。
煎饼趁热吃一定最好吃 。当薄皮碰到唇齿间 , 馅料就会爆入口中 。还有一个关于煎饼的故事 , 据说是厦门人发明的 。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 , 同安人、潮州府知府李春芳将女儿嫁给金门人蔡厝(当时金门属同安县)蔡为妻 。后来 , 蔡出任云贵湖广军务总督兼贵州巡抚 。他公务繁忙 , 时间很多 , 经常废寝忘食 。蔡夫人看在眼里 , 疼在心里 。她害怕长此以往 , 会损害丈夫的健康 。所以 , 她煮了一些鱼、肉、虾、蔬菜、竹笋、豆类等 。用微火 , 用面皮包好 , 放在丈夫桌上 , 既能吃饭又能干活 , 一举两得 。这道菜叫“婆饼” , 因为厦门话中“婆”和“伯”的谐音 , 所以也叫“煎饼” 。从政府传到民间 , “煎饼夫人”又变成了“美人煎饼” 。
可能吃过的人会觉得和东坡肉差不多 。首先 , 选料上要用肥瘦相间的肉 。但做同安封肉时 , 要把整块肉用纱布包好放在锅里 , 盖上笼子蒸 。只有端上餐桌的时候才称之为“密封肉” 。
同安封肉据说是为了纪念王被封为“闽王”而创制的食品 。公元910年 , 五代开平第四年 , 王被封为“闽王” , 并赐方玺 。当时 , 住在同安地面上的官员举行宴会 , 庆祝他“福建王” 。美味的一餐是将猪肉切成方块状 , 加入调味料(香菇、虾仁、栗子等 。) , 用黄毛巾包好(就是用白纱把北辰山产的栀子花叶子泡开煮) 。形似大印 , 放在锅里煮 , 吃起来肉香 。方形的肉印就像国王的印章 , 裹在里面的黄布就像一捆黄绢 , 布袋就是“印” 。封 , “封”也 , 故称“封肉” 。
因为是用纱布包裹的 , 所有的营养都被吸收到肉里面 , 肉本身的味道也不容易流出来 。这样做出来的密封肉吃起来软糯 , 肥而不腻 。现在已经成为同安婚宴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 。
作为厦门另一个少数民族黑暗料理 , 大肠和猪血的结合在岛外的同安广为流传 。大肠好吃最重要的是原料要新鲜 。这种新鲜感可以用两个颜色词来表达:一个是红色 , 一个是白色 。
红色是这个猪血 , 很新鲜 , 很红;白是指大肠很白 , 整体没有黑斑 。制作时要先将大肠洗净 , 倒入新鲜的猪血 , 两头扎紧 , 然后放入高汤中煮沸 。看似不难说 , 但其实过程和步骤都是很考验功夫的 , 要做好并不容易 。口感大肠柔韧 , 猪血细腻 , 汤汁鲜美 。
大肠和猪血的结合体现了闽南人对食材的利用 。清肺养阴四季皆宜 , 所以也很受厦门人的喜爱 。
这五种在厦门旅游必吃的小吃 , 你尝过吗?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当然 , 厦门还有很多小吃 , 比如肉馅饺子、芋头包子、花生汤等 。带着你256g的胃来厦门吧 。总有一种美食能俘获你的心和胃 。
福建热门旅游城市 , 你一定吃过这五种特色小吃 , 给你看看它们背后的故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