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10大习俗, 关于元宵节的习俗

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元宵节十大习俗,)
俗话说“正月十五有元宵节” 。作为继春节之后的又一传统民俗节日,元宵节的主旋律就是“闹”字 。
元宵节观赏始于东汉汉武帝时期 。汉文帝时,政府下令将正月十五正式定为元宵节 。汉代的元宵节持续一天,到了唐代就变成了三天,到了宋代就变成了五天 。在明朝,灯笼从农历八月初八开始点燃,一直到农历十七的晚上才熄灭,持续了十天 。在清朝,节日期间缩短到四五天 。
元宵节期间,全国各地有数不清的节日和习俗 。以下是10个著名的例子:
第一,踩高跷
【元宵节的10大习俗, 关于元宵节的习俗】踩高跷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民间艺术表演,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 。在元宵节,这种踩高跷的民俗活动在很多地方都很流行 。高跷通常由木头制成 。在刨好的木棍上做一个支撑点放脚,然后用绳子绑在腿上 。表演者不仅可以踩高跷自如,还可以做劈叉、跳凳、扭秧歌、舞刀舞枪等各种高难度动作 。
第二,舞狮
舞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 。在元宵节或其他聚会仪式上,民间会舞狮娱乐 。这种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流行于南北朝时期 。它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
第三,花灯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起源于汉明帝时期 。永平年间,汉明帝大力提倡佛教,下令正月十五晚在宫廷和寺庙里“燃灯为佛” 。后来,元宵节放灯笼的习俗流传到了宫廷里的人们 。每逢元宵节,无论士绅还是老百姓,家家户户都会挂起灯笼,大街小巷灯火通明 。
第四,玩龙灯
打龙灯又称“舞龙”,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玩龙灯起源于人们对龙的崇拜 。在古代,人们通过舞龙来祈求龙的保佑,以便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舞龙的习俗也被海外华人发扬光大 。每逢中国传统节日或重大庆典,他们都会舞狮耍龙灯,表现出浓厚的东方气息 。
五、秧歌 。
元宵节,纯朴的北方人喜欢用秧歌来庆祝 。各地秧歌的风格各不相同,有陕北秧歌、东北秧歌、河北秧歌、山东秧歌等等 。其中,东北秧歌流传最广,艺术水平最高 。
不及物动词解开灯笼上的谜语
“灯谜”又称“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加的一项活动 。在元宵节期间,猜灯谜给节日增添了许多优雅的气氛 。有些人把谜语写在纸上,贴在五颜六色的灯笼上让人猜,再和灯笼挂在一起,所以叫“灯谜” 。
七、划一艘干船
民间传说,划旱船是为了纪念大禹治水 。划旱船也叫跑旱船,就是模仿船在陆地上的动作 。表演者一般都是女生,把假船套在身上做一个划船的姿势,边跑边唱一些当地的曲子跳舞 。这是在划一艘干船 。
八、英姿谷
子固是民间传说中一个贫穷善良的女孩 。据说她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妾 。因为主妇吃醋,正月十五在厕所被杀 。人们同情她,怀念她 。有些地方为了方便,有“正月十五见紫姑”的习俗 。
九、经历各种疾病
除了庆祝元宵节之外,还有一些宗教活动,即“传百病”,又称“传百病”、“烤百病”、“除百病” 。参与者以女性为主,她们结伴而行,或过桥,或靠墙而行,或在郊外漫步,都是为了祛病消灾 。
十、吃元宵
“元宵”是北方人的称呼,南方人称之为“汤圆”、“汤团” 。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每年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 。因为这些名字和“团圆”的发音相近,所以我们为了团圆而去,趁着五月的月圆之夜,希望全家团圆,幸福美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