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这个中国三线小城,凭什么被德国大企业集体仰仗?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华商韬略,作者丨 周瑞华把职业教育做成招商名片,太仓是怎么做到的?
01从上海乘坐沪宁高铁,半小时就能抵达距离最近的城市——江苏太仓县 。
太仓是一个面积620平方公里的县级市,常住人口也才70万,但就在这弹丸之地,却聚集了近400家德国企业,占到在中国德企的10%,其中大约50家为全球“隐形冠军”,例如:
- 弹簧“隐形冠军”克恩-里伯斯,全球的汽车和心脏起搏器中,都少不了它生产的弹簧,其汽车安全带弹簧占全球市场一半以上份额;
- 德国轴承巨头舍佛勒集团,汽车、高铁、风力发电、新空客飞机的建造,都离不开它的产品;
- 德国菲尼克斯,电气连接件全球市场的隐形冠军,如果把汽车生产线比作身体,菲尼克斯的产品,就是控制身体行为的血脉神经;
- 德国莫迪维克,世界领先的热成型包装机制造公司,全世界售出的拉伸膜设备,60%来自莫迪维克……
在此基础上,随着德国聚氨酯材料科技公司睿普等企业进驻太仓,其应用新型轻质复合材料,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具有前瞻性的技术和产品解决方案,太仓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实力也在壮大,汽车产业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 。
这些德企的年工业产值超过500亿元,还带动辐射太仓当地300多家民营企业 。太仓这个县级市,也因此跻身中国百强县,以千亿GDP位列“2021赛迪百强县”第七位 。
![投稿|这个中国三线小城,凭什么被德国大企业集体仰仗?](https://images.tmtpost.com/uploads/images/2021/11/95ff9a423e91b4a15225d4738df0b4e8_1635850171.pn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interlace/1/quality/85/format/jpg/thumbnail/1400x933/gravity/center/crop/!1400x933&ext=.png)
文章图片
赛迪百强县排名截图
与德国企业28年的紧密合作,太仓已经成为“中国德企之乡”,还被誉为“中德创新合作高地”,双方的合作与交流,也从经贸向文化、科技等更多领域延伸 。
中国前驻德国大使史明德就说:太仓在德国的知名度,比在中国高 。
一个小小的太仓,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德国企业在此聚集?
021993年,德国大众汽车落户上海 。作为大众汽车的供应商之一,德国巴登符滕堡州的弹簧生产企业克恩-里伯斯也来到中国,计划在上海周边建厂 。
【投稿|这个中国三线小城,凭什么被德国大企业集体仰仗?】那年秋天,克恩-里伯斯总裁斯坦姆博士在考察了很多地方后,都不满意 。在别人的推荐下,他去了紧邻上海的太仓,看到当地海运堤两岸的杉树,“很像家乡的黑森林”,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决定在这里落户,成为当地第一家德企 。
太仓政府对待外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这让斯坦姆博士很满意,但唯有一样他不满意,那就是人才 。
克恩-里伯斯每年要高质量生产上亿个零件,但本地缺少能快速上手的模具工 。当地职校毕业的学生,不仅专业不对口,也没有摸过机床,缺乏实操经验 。一开始招来的工人,“既不会给机器加油,也没能力维修” 。
推荐阅读
- {调取该文章的TAG关键词}|肯德基、喜茶供应商「宝立食品」要上市;文和友旗下茶饮品牌「MAMACHA」杭州首店开业;中国邮政进军咖啡领域|消研所周报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