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APP工厂之痛:一个知识问答社区的“死亡样本”( 二 )
当然,对平台来说,创作者的繁荣也不是靠补贴堆起来的 。真正有价值的是,在补贴阶段,通过抢占创作者“心智”,让创作者自愿留在平台,持续产出 。
那么,悟空问答在这一块做得怎么样呢?这里我们引入一个模型来辅助分析 。
如下图,创作者对平台的粘性,在于创作优质内容后,所能收获的精神成就,以及现有金钱激励、未来预期收益等 。
这些收获的累积,一方面会让创作者对平台有归属感;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创作者转换平台的成本,使得创作者不愿、也不敢离开平台 。
文章图片
回到悟空问答,它的补贴激励相当于“给钱干活”,这种钱在哪里都能赚,没什么转换成本 。
相比之下,精神激励,也就是创作者能达到的成就高度,以及未来可持续性收益,对建立创作者粘性更有力 。
但就我们的梳理情况看,悟空问答上并没有规范的创作者成长体系以及由此带来的成就和收益 。
平台创作者能有的身份,只问答达人和签约作者两种 。且不管是升级为问答达人,还是签约作者,都没有明确的标准,都是由悟空问答官方工作人员,不定期私信邀请 。
也就是说,中尾部创作者需要不计回报,勤勤恳恳地码字,等待哪一天被悟空相中收到私信,或许才能出头 。
与之相比,知乎虽然屡屡和大V闹僵,但其摸索出了完整的创作者等级体系(分为1-10级),且等级达到4级以上,可以开通好物推荐的权限,创作者拥有最基本的变现渠道 。
文章图片
不同的成就激励下,优质创作者的规模和影响力出现分化 。
据调研,在知乎上搜索“知乎上有哪些大神”,相关问题的回答和讨论度都非常高 。而悟空上搜索“悟空问答有哪些大神”,回答者很少,且很多答案风马牛不相及 。
文章图片
备注:统计了搜索问题下推荐的前十个问题,以及这十个问题排行第一的回答情况 。
如此来看,创作者对哪个平台更容易有认同感,不言而喻 。
而在有竞争力的创作者粘性,构建不足之下,悟空问答的创作者生态很难形成持续、健康的循环
,而这或将影响触达用户的内容供给 。
水化内容泛滥,留不住用户就知识问答型平台的模型定位而言,内容有用是排在第一的,这从下图(左)知识类平台用户的关注偏好中就可以看出 。
在这一点上,悟空问答无疑是有野心的,其在内容板块规划上,专业类覆盖的范围,比知乎还要广泛 。
文章图片
但这也意味着,悟空问答需要更多的内容,来填充和丰富板块 。
上述说过,前期悟空问答用重金招揽创作者产出内容 。比如,在2017年签约了超2000名专业答主,涉及板块覆盖健康、科学等29个垂直领域 。
但以字数判断内容优质程度,进行激励的粗暴方法论——据了解,一个300字的回答就能赚500元稿费——让创作者琢磨的不是产出好的回答,而是怎么最大化薅平台的羊毛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