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云冈、敦煌的数字化再现( 二 )


然而,刚开始的测量精度低、速度慢,效果并不好。经过去噪、拼接等技术处理后,仍旧无法精准还原洞窟的色彩纹理。
“通俗地说,二维照片是平面的,但石窟内的佛像、壁画却不是。最难的是让平面和曲面能够‘对准’,用文物贴图技术实现精准的数字化复制。”他们意识到,传统测绘技术已无法满足复杂度成倍提升的建模校准工作。想要顺利完成数字化复制,必须开发出新的建模软件。
敦煌风沙呼啸,为便于打理,黄先锋与博士生张帆、张志超干脆剃光了头发,埋头研究起了软件工具。张帆写代码,黄先锋做调试,仨人轮换着干,经过近3个月的尝试,一款名叫“贴图大师”的软件正式诞生,它能够实现对石窟文物的高质量纹理重建,从而为数据采集扫清了技术障碍。
经过团队一步步地扫描、测量与模型构建,两年后,复刻敦煌的构想终于成为现实,全貌3D数据得以完好展现。
【 石窟|云冈、敦煌的数字化再现】建模时空
2011年,黄先锋前往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继续从事摄影测量专业的相关科研工作。这段经历让黄先锋更深入地了解了全球范围内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工作,也让他开始思考一个重要命题--如何用成本更低的技术来完成文化遗产保护。
“有些国家经费充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得早,效果也好;反之,一些国家缺乏经费和人手,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其实很糟糕。如果相关技术成本更低廉,数字化重建的门槛也可以随之降低。”黄先锋说。
他的确找到了办法。使用包括手机在内的便携式摄影设备,对文物进行不同方向角度的拍摄,再将照片上传至其团队开发的GET3D后台页面,等待十几分钟后就能获得文物清晰的三维建模结果,从而实现数字化保存。
“我们将这种轻量级的三维建模技术,称之为新一代人工智能云计算三维建模引擎G-Engine2.0,用户打开手机、轻触拍照按钮,便能复刻三维世界,人人都可以建模。”相较于激光雷达扫描,这种技术使用成本低、也更易于操作。
云冈石窟三维重建项目验收后,黄先锋与团队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麦积山石窟、龟兹石窟的数字重建工作。“让更多文化遗产在数字化空间实现永生,我们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数字重生不仅仅是为研究和保护,通过拓宽展示手段,我们也希望能拉近文物与公众的距离,让更多人了解文物,爱上文物。”黄先锋说。(采访人员 孙亚慧)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11月10日 第 10 版)

【来源:海外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举报/反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