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除了锤子,张瑞敏还留下什么?( 二 )



1982年,张瑞敏与海尔的命运开始产生关联 。33岁的张瑞敏在这一年调任青岛市家用电器工业公司副经理,成为了主管技术改造的二把手 。而在青岛市家用电器工业公司下面,还有一个名叫“青岛电冰箱总厂”的下属企业 。
始于1984:张瑞敏和海尔的“前半生”“青岛电冰箱总厂”最初主要生产电机和吹风机,1983年,才开始正式生产电冰箱 。张瑞敏曾作为上级领导,参与并负责签订了“青岛电冰箱总厂”与联邦德国利勃海尔冰箱的引进技术设备协议,但他真正入主海尔,还是在1984年 。
在中国现代企业发展史上,1984年是开天辟地的一年 。
这一年,40岁的柳传志拿着中科院的20万投资款,在北京开启了联想“传达室创业”的故事 。33岁的王石拿着倒腾玉米赚到的启动资金,成立了“除了黄、赌、毒、军火不做之外,什么都涉及”的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 。35岁的张瑞敏则在这年的12月26号,在无人愿意接任厂长的情况下,接手了当时连工人工资都发不出来的“青岛电冰箱总厂” 。
海尔|除了锤子,张瑞敏还留下什么?
文章图片

01.安内
张瑞敏刚当上厂长的时候,厂里一没技术、二没资金,甚至还有147万元的外债,前任厂长们都把这里看做是职业生涯的深坑,急于跳出去 。虽然客观条件异常艰苦,但内部的管理问题才是最严重的 。
当时的国营工厂工人大都抱着吃大锅饭的心态对待工作,对厂里的规章制度更是视若无睹 。为了打破之前“有规章但没有执行”的管理困局,张瑞敏重新制定了十三条规定,从具体的基础细节对工人们作出要求 。因为过于细致,甚至连“不准在车间里大小便”这样的规定也包含了进去 。
海尔|除了锤子,张瑞敏还留下什么?
文章图片

凭借详细具体的新规定加上铁腕处罚,张瑞敏很快就让工人们端正了工作态度 。但光是解决工人的管理问题还不够 。为了解决给工人发工资的问题,张瑞敏四处筹钱 。从上级部门到隔壁生产队全借遍了,甚至为了借钱,不惜和对方拼酒,用一杯一杯的白酒“喝”回来一沓一沓的钱 。
抛开内部问题,张瑞敏的确有“翻盘”的机会 。当时的家电行业正处于早期的卖方市场,只要青岛电冰箱总厂顺利引进利勃海尔的技术和设备,保障冰箱业务的顺利运行,就能很快回血扭转经营困局 。
【海尔|除了锤子,张瑞敏还留下什么?】事实证明,张瑞敏的管理手段十分奏效 。青岛电冰箱总厂在投产当年就实现了107.3万元的盈利,总产值达到1344.7万元 。而这一切距离他到任,仅仅过去了一年时间 。
02.“一锤成名”
被张瑞敏一手救活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又过上了好日子 。而当时的卖方市场,由于商品稀缺,出来的产品不论质量好坏生产都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这让很多国产企业都不注重产品质量 。这也成为了张瑞敏“一锤成名”的契机 。
后来每每有人提到海尔张瑞敏时,都会描述这样一个画面:他把76台冰箱集中到一起,让人把质量问题和相关工人的名字写在纸上再贴到冰箱上,然后让工人们拿起铁锤砸掉问题冰箱 。工人们开口请求不要砸,并且表示愿意自己出钱买回家,但张瑞敏不为所动 。最后,工人们一个个流着眼泪,把自己亲手造出来的冰箱一一砸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