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估值109亿的顺丰同城要上市了,即时配送的“智能化战争”才刚开始?( 四 )
归根结底,达达、蜂鸟和顺丰同城都会不可避免要卷入B2C零售赛道 。
行业内有一个共识:即时配送的当下靠外卖支撑,未来则要靠新零售突围 。
西南证券的研究指出,在2025年,即时配送市场的需求主要将由两部分组成:外卖订单和生鲜电商 。两者的订单数预计将分别达到467亿单和370亿单,市占率超过九成 。
前者无疑是美团的天下,后者则是阿里、京东物流体系和顺丰同城等第三方平台需要争抢的市场 。
各大巨头早已划分好势力版图,很难蚕食彼此的市场 。但高度分散的第三方独立配送市场,还有进一步收割的空间 。如果顺丰同城这样的玩家不尽早发力的话,自己手中那一亩三分地也迟早要被阿里、京东盯上 。
我们不妨把已经成功独立上市的达达集团拿过来,和顺丰同城做个对比 。
根据东方证券整理的数据,无论从配送单量、骑手数量还是业务覆盖范围来看,顺丰同城的落后于美团配送和蜂鸟即送 。而从经营成本、营收、利润、骑手和订单规模甚至亏损数字来看,达达都是顺丰同城最接近的竞争对手 。
数据显示,达达集团过去三年营收分别为19亿、31亿和57亿,整体高于顺丰同城 。但过去这三年,达达集团的亏损也高达17亿,同样超过顺丰同城 。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东方证券)
不过,对比之下,相信大家还是发现一个核心问题:顺丰同城280万的骑手负担10亿级别的订单,订单数相当的达达集团却只有70万+的骑手,且业务覆盖了全国2600多个市县,远超顺丰同城的500+市县 。
如何像达达一样,用更低的人力投入,承接更多的订单业务,且将业务向更广阔的市场铺开呢?
智能化,或许是大势所趋 。
即时配送的下半场,智能化是大势所趋 说到这,我们或许应该跳出即时配送这个小框框了——放眼整个物流行业,都在智能化建设上陷入疯狂内卷 。
究其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 一方面,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线下物流的人力成本不断攀升,利用智能化减少人员支出、提高产出,是必然选择 。
- 另一方面,电商平台的顺利运转最离不开的是物流,智能物流不仅是未来的大势所趋,甚至可以说是即时配送平台最基本的基础设施 。
比如疫情的爆发令物流巨头们意识到,基于大数据、AI人工智能、IoT等技术的全链路智能物流体系能在极端情况下保证业务正常运转,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 。
而且通过智能化的物流系统,打通线下仓储、配送通道,更是贴近消费者、提高渗透率的关键 。
有鉴于此,围绕智能物流进行改革,就成为了美团、阿里、京东、顺丰等巨头这几年的主旋律 。
从各大巨头最近几年的动态看,这股主旋律早已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
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就认为,要说巨头们的智能化转型,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分析:线上订单处理系统、智能仓储以及智能配送 。
阿里、京东领衔科技竞赛,无人配送仍难实现商业化
- 智能订单处理系统:SaaS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即时配送来说,快是最基本的要求 。而要达到快速、准确的服务标准,订单处理系统是基础 。
以达达为例,今年9月份发布的即时配送SaaS系统达达智配,就接入了达达全渠道订单信息,且提供订单派送管理、运力管理能全套服务,能同时满足后台运力调度、前端订单处理和派送跟踪管理等需求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