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空间信息 “上云”,难过安全关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泰伯网仿佛就在不久前,ICT行业与空间信息产业之间还隔着一堵厚厚的高墙 。但如今,大厂入局地信已不是“跨界打劫”,AI、云计算等技术也已经融入空间信息产业数据生产、处理、应用的每一个环节 。
高墙坍塌,融合的大势终于将“上云与否”这道选择题,摊开在了空间信息企、事业单位面前 。
上云,共赢的选择“从我们最近两年的参与情况来看,空间信息产业上云的整体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华为云中国区遥感与空间信息CTO周海鹏向泰伯网表示 。
以华为、阿里、腾讯为代表的大厂正在逐渐加深在空间信息产业的布局,云服务能力是他们重要的基础能力之一 。
“从云服务商的角度而言,现在并不只是提供云主机、云存储、云网络等基础能力,而是会延伸出云数仓、大数据、AI等能力,这些能力与地理信息等专业技术相结合,能发挥出更大的行业应用价值 。”周海鹏表示 。
周海鹏表示,上云会促使地信服务商完成从卖软件到卖服务的商业模式转变,整体提升产业服务质量 。
以华为此前发布的遥感云解决方案为例,该方案集成了云原生遥感云平台、DataSpace云原生遥感数据服务、时空智能开发云平台、智能算法开发平台GeoGenius等几大核心能力 。而华为还曾会同合作伙伴发布实景三维建模解决方案、国土空间规划解决方案、AR三维实景融合平台解决方案等产品,深度参与地理信息产业几大核心领域 。
与华为类似,阿里、腾讯等大厂在地理信息领域关注的场景多有重叠,实景三维等热门领域更是多方关注的焦点 。今年10月,腾讯就联合大势智慧推出了实景三维中国解决方案 。
“从各种城市大脑、数字政府的建设开始,就已经可以意识到产业数字化的整体进程 。大厂要做数字化转型,就是要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体系赋能各个行业 。”
兼具大厂与地理信息企业工作经验的资深从业者王云(化名)向泰伯网表示:“地理信息产业现阶段还相对传统,加上十四五规划中体现出对相关领域的重视,这一产业势必会走向数字化,大厂自然也会关注这一领域 。”
立得空间SCD事业部研发总监黄杰也向泰伯网表示:“对地信企业而言,上云能有不少获益 。”
“首先,基于传统模式,无法做到对业务的弹性支撑,为单一项目购买服务器在时间和成本上都是不现实的 。但上云之后,就可以弹性扩充所需资源,降本增效 。”
黄杰称:“上云之后还有利于全业务的数据贯通,消除各个条线业务间的数据壁垒 。同时,所有业务在线化之后,也有利于降低工作协同的成本 。”
“上云也有助于加快企业商业化进程 。依托在线化、协同化的业务体系,能够快速试错,找到适合自身的行业方向,并将产品和服务模式做到效益最大化,这将为公司带来长线收益 。”
从各方面看,拥抱上云似乎都是双赢甚至多赢的选择 。
无法逾越的安全底线地信企事业单位自然也清楚上云可能带来种种好处,但真正面对是否上云这道选择题时,仍然顾虑重重 。
“用数据就需要有平台,如果所有工作都自己做的话代价非常高,其实并不合算,我们当然也会考虑和大厂商合作,用云计算等技术,以比较低的代价做项目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陈品祥强调:“但必须要保证数据安全 。”
推荐阅读
- 大空间|不出冬奥村体验“上天入海”!这些智能设备令运动员着迷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