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品牌如何摆脱“大促依赖症”?

编辑导语:过去的双十一我们更多的可能是关注到天猫,但尤其是今年,我们发现各大平台都在参与双十一活动。许多品牌也参与到双十一大促活动当中,为什么这么多品牌参与到大促当中呢?品牌为什么离不开大促?本文作者围绕品牌与大促活动的联系展开了讲述,推荐对此感兴趣的伙伴阅读。
消费者|品牌如何摆脱“大促依赖症”?
文章插图
今年双11最大的新闻,竟然是双11的“消失”。
其实,2021年的天猫双11交易额有5403亿,比起去年的4982亿,提高了整整421亿元。421亿的增长额看似霸气十足,但如果我们回看2019年的天猫双11,当时的交易额是2684亿,2020年比2019年涨了2298亿!
消费者|品牌如何摆脱“大促依赖症”?
文章插图
2021、2020、2019天猫双十一交易额
也就是说,天猫今年的双11只增长了7.7%,而去年的双11却增长了46%!
双11当然没有真的“消失”,但它的的确确被稀释了!

  • 因为国家重拳反垄断,商家不再被迫“二选一”,天猫的双11变成了全行业的双11;
  • 因为商家在各个电商平台参与双11,于是大家纷纷“抢跑”,用预售锁定双11流量,“双11大促”彻底沦为“11月大促”;
  • 再加上直播的普及,以前的双11等于“全年最低价”,而现在的双11只是“全年最低价之一”。
分流的活动平台、拉长的预售周期、不再稀有的低价,这一切不仅稀释了双11的流量,还稀释了我们对双11的感知。双11的“消失”,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大促对消费者的影响力在大幅下滑。所有品牌都要开始认真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做一个不靠大促活着的品牌?”
一、为什么你会离不开大促?你每天都在追赶促销节点,但是否问过自己一个问题:“大促到底有什么用?”
如果我这么问你,你的第一反应是:因为消费者想占便宜,大促可以马上拉高销量啊。
但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呢?
有的。企业离不开大促的另一个原因是:全年不停歇的大促活动,还起到了“消费提示”作用,可以让消费者“想起来买我”。
简单点说:大促是拉客的由头。如果一年只有双11搞大促,全年的营销就显得寡淡了些。
企业的日常动销靠什么拉动呢?大部分人能想到的最偷懒的方法就是搞促销,用不停地促销来唤醒消费者关注自己。
当电商崛起后,电商平台为商家规划好了所有的节点促销活动,商家只要“搭便车”就好了。
尤其是当你的竞争对手选择在三八节搞促销活动,你为了不掉队,也马上搞自己的三八节促销。
尾部的商家看头部品牌这么搞了,也紧跟其上,于是整个行业都被一个个促销节点卷入其中,谁也不敢先撤下兵力。
渐渐的,商家的营销节奏开始被平台方所裹挟,丧失了自己的“流量主权”。
但是我们要明白一件事:平台的增长逻辑和的商家的增长逻辑,在本质上是不一样的。
平台之所以是平台,它就必须做到海纳百川、包容一切。所以,对于一个平台而言,它是很难有自己的品牌态度的。当年,唯品会打了一些高大上的slogan,最后发现最好用的还是“天天有3折”。
我们再看天猫、百度和抖音这些大平台的slogan,基本都是“生活”流派。
  • 天猫:理想生活上天猫;
  • 百度:百度一下,生活更好;
  • 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生活”是一个大而全、却没有态度的关键词。唯有这样不痛不痒的词汇,才能相对精准地描述一个平台。
平台很难拥有自己的态度和主张,一般只能做到真善美的普惠价值,用户对平台也就没有任何的情感依附和心理偏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