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言情杂志,90后告别的躲猫猫游戏( 四 )
成人之间大张旗鼓的反对 , 让女生们在沉迷这些小说的同时 , 始终有一种自卑感 。“每次听到他们在讨论看了什么书 , 我从来不敢说话 , 杂书嘛 , 天生低人一等 。”
莹子也知道看这些书不好 , 很多人抵挡不住诱惑 。她身边有不少同学 , 因为沉迷于这些“杂书” , 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 被父母和家长训斥后 , 大部分人也能“走回正途” 。少数考得差的同学 , 之后也逐渐和莹子失去了联系 。
她的寝室中 , 有一个女生看得最疯狂 , 上课偷偷看 , 下课之后熬夜看 , 对所有的设定和套路都信手拈来 。但她人很聪明 , 并没有耽误文化课 , 而且高中就开始在本子上写小说 , 早早就树立了以后要写小说的志向 。
莹子后来听说 , 在工作之余 , 这位舍友已经通过写小说获得了稳定的收入 , 和晋江文学城签了约 。
“年纪轻轻就确定了自己喜欢的东西 , 太幸运了 。”对此莹子感到很羡慕 , 她自己虽然也看得多 , 但早就认识到自己并没有天赋 , 充其量只能成为一个不错的小说读者 , “只好砸钱支持太太们的事业 。”
03 渡过“不恰当”时期当然 , 少数的幸运儿不能抵消看言情杂志的“危险”性 。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面对着无数巨大而未知的诱惑 , 而学习是一件需要自我约束和意志力推动的 , 向上努力的过程 , 尚缺乏甄别能力的中学学生容易在人生关键阶段迷失方向 , 老师和家长的担忧不无道理 。
但这种让青少年“误入歧途”的诱因可以是任何东西 , 就像有人曾说 , 教育的背锅侠也可以是任何东西 , 武侠小说 , 香港电影 , 电子游戏 , 或者是言情杂志 。但“沉迷”或者“成瘾”才是真正的洪水猛兽 , 并不是某种具体的娱乐方式本身 。
言情杂志 , 陪伴了许多人的青春 , 却并非葬送了所有人的青春 。
只是在女生们的记忆里 , 比起其他同样被诟病为“学生进步的拦路虎”的东西 , 言情杂志身上似乎多了一种“原罪” 。
尽管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序跋中说 , “哪个少年不多情 , 哪个少女不怀春 。”
但在青春期看两性题材的读物 , 在国内的语境下 , 始终是一件羞耻的事 。避讳的两性教育、认为“性”羞耻的观念贯穿社会的整个环节 , 而爱情的启蒙读物是那颗禁忌之果的前调 , 成为被禁止传播的源头 。所有人都默默遵守这个规则 , 包括学生自己 。
尽管训斥的手段粗暴 , “但出发点是好的嘛 , 妈妈总是为你好 。”杨宜的妈妈在“扔书”事件后这样对她说 , 杨宜点点头 , 不置一词 。
对母亲而言 , 这不过是件不值一提的小事 。往大点说 , 还是她和学校教育成功的缩影 , 因为避免了让杨宜分心 , 重新走回正道来 。但对杨宜而言 , 这是一件很长时间难以释怀的事 , 尤其之后面对那些围观她被处罚的同学时 , 她时常感到抬不起头 。
对教育者而言 , 比起诋毁看言情杂志这件事本身 , 或许更重要的是在事情被公诸于众后 , 如何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认知 , 又如何面对自己的行为和感受 。或许比起狂风暴雨般的斥责 , 他们更需要一个能够理解内心悸动、直视自我成长的机会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