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通俗解释 为什么要道德

道德困境 。选择我们的判断往往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客观 。同样 , 其他人也是 。所以 , 也许我们可以少说一些别人的“两套标准” , 我们也应该避免从道德制高点去批判别人的行为 , 因为总有一个困境会让你犹豫不决 , 甚至做出一个看似“被迫”的功利选择 。
数千条道路
在网络综艺节目《七霸说》中 , 曾经出现过一个非常有趣的辩论话题:要不要牺牲贾玲来拯救世界?茫茫大海上 , 漂浮着两艘船 , 一艘载着118人 , 一艘载着贾玲 。你前面有一个按钮 。按下它来祭祀贾玲 , 那118个人就得救了 。很快 , 20分钟后 , 那118个人就会沉入海底 。请问这个按钮到底按没按?可惜我只看了这个节目的预告 , 没有看完整个节目 。但是 , 我很庆幸我没有看这个节目 , 因为我怕大家会做出牺牲贾玲的选择 。这个辩论题目由伦理学领域最著名的思想实验之一“电车难题”演变而来 。它最早是由哲学家菲利普·福特于1967年提出的 , 随后引发了哲学、伦理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等领域对这一问题的讨论 。“电车难题”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 。一辆失控的电车正朝他们驶来 , 一会儿就会把他们压死 。幸运的是 , 你可以拉一个杠杆 , 让电车在另一条轨道上运行 。然而 , 疯子把一个人绑在了另一条电车轨道上 。考虑到以上情况 , 该不该拉杆?很难选择 , 不是吗?无论我们做出哪种选择 , 心里都会难受 。有人认为这类试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很难遇到 , 但当少数人的利益和多数人的利益不一致时 , 就不全是与生活相关的了 。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面临以下困境 。如果孩子起晚了 , 如果爸爸不坐公交车送孩子上学 , 孩子就迟到了 , 然后孩子就拿不到今年的“三好学生”称号了 。但是 , 如果一个父亲用公共汽车带他的孩子去学校 , 这是违反纪律的 , 他将受到惩罚 。今年的晋升会受到影响 。当传染病突然爆发时 , 如果将接触过高传染性疾病的护士与高传染性病人隔离 , 医院就会出现护理人员短缺的情况 。但是 , 如果接触高传染性疾病的护士没有被隔离 , 他们可能会传染给医院的其他人 。考试范围调整了 , 老师不加快教学进度就完成不了教学目标 。但如果加快教学进度 , 大部分学生将无法熟练掌握知识点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今天我们就不讨论伦理学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中面临的困境了 。我们将主要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选择 。
【道德的通俗解释 为什么要道德】野兽的脸是什么样的?
为了解决人们心中的困境 , 一般有两种道德判断:一种是道德主义的选择 , 一种是功利主义的选择 。有些人不理解这两个概念 。让我们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它们 。知乎上有一个著名的讨论:如果一个人的死可以拯救成千上万的人 , 是否应该剥夺他的生命?选择离开一个人的生活 , 是道德的选择;选择拯救成千上万的生命是一种功利的选择 。公平合理 , 女人说女人讲道理 。到目前为止 , 这个问题在知乎上仍然争论不休 。哪些因素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我认为是以下几个因素 。
1.是否贴近现实 。孩子会迟到 , 他爸爸会选择坐公交车送他去学校 。如果孩子没有面临迟到的风险 , 父亲会选择尽量不带他坐公交车上学 。所以 , 在接近现实生活的时候 , 人更容易受到功利选择的影响 。2.亲密关系 。我们更倾向于帮助自己喜欢的亲人、朋友或同事 , 对他们有更强的同情心 , 而不是帮助不喜欢的人 。在是否帮助不同人的道德困境中 , 我们更多地参与到直系亲属需要帮助的情境中 , 更关心他们的处境 , 会表现出显著的偏见效应 。有些选择牺牲贾玲拯救世界的人 , 当贾玲是他们的亲人或朋友时 , 很快就会改变想法 。3.时间长度 。一些研究发现 , 如果人们有更多的时间考虑 , 他们会比时间短时更倾向于做出功利主义的选择 。所以辩论时间定为20分钟 , 大部分人经过反复考虑都会选择牺牲贾玲拯救世界 。4.权力的大小 。如果发生的事情与你正在经历的事情无关 , 权力高的人倾向于以规则为基础的方式进行道德判断(道德主义) , 权力低的人倾向于以结果为基础的方式进行道德判断(功利主义) 。但也有实验表明 , 越是符合自己个人经历的事件 , 越有权势的人会转向低权势者的选择 ,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道德判断最终取决于与自身利益的相关程度 。
目标
这说明我们的判断往往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客观 。同样 , 其他人也是 。所以 , 也许我们可以少说一些别人的“两套标准” , 我们也应该避免从道德制高点去批判别人的行为 , 因为总有一个困境会让你犹豫不决 , 甚至做出一个看似“被迫”的功利选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