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不宜多喝水


日常有些什么不舒服的时候 , 我们都习惯说多喝点水 , 这样对身体好 , 那是所有的情况都能多喝水吗?还是有哪些情况下是不能多喝水的呢?

1、感冒时
感冒了 , 身边人常这样建议:“要多喝水才能好得快" 。事实上 , 流行病学专家指出 , 感冒时如果在短时间内大量喝水 , 反而可能造成身体脱水 。
因为感冒时 , 人体会通过发烧来对抗病毒 , 这个过程会使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 , 同时也会带走钠、钾等电解质成分 。这时 , 如果只是大量补充白开水 , 会令体内钠、钾等被电解质元素冲淡 。
当体内钠元素浓度下降过多 , 人会出现眩晕、乏力等情况 。此时 , 大脑会自动发出信号 , 通过尿液、汗液等方式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以满足体内电解质浓度平衡的需要 , 这就是医学上所谓的“自发性脱水” 。
所以 , 感冒时身体需要补充有效的水分 。在喝水的同时 , 还要补充足够的电解质 , 才能帮助缓解感冒症状 。
【什么情况下不宜多喝水】感冒患者要保持足够的饮水量 , 但不要一次大量饮用 , 应间断性饮用 。每次喝一杯约300毫升的水 , 然后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喝比较好 。这样既能保持身体的电解质平衡 , 也不会对肾脏造成负担 。
2、特别口渴时
当人感到口渴时 , 其实机体已经处于轻度脱水状态 , 血容量开始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 , 心脏功能已经受到影响 。
此时 , 如果一下子猛喝大量水 , 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的负担突然加重 , 身体来不及适应 , 很容易导致血压升高 , 大脑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 , 严重时可能诱发心衰、脑卒中等不良后果 。
3、喝水不适时
大脑能够告诉身体喝下足够的水是有益的 , 但喝太多的水可能使体内钠离子浓度过低 , 导致低钠血症 , 甚至还可能导致脑水肿 。因此 , 当喝水喝得感觉不舒服时 , 就不要再喝了 。
4、吃药时
服某些药后 , 需少饮水甚至短时间内不饮水 。
例如:保护胃黏膜的药物(氢氧化铝凝胶、硫糖铝、胶体果胶铋等)服用前后半小时内不宜喝水 , 否则影响药效 。止咳药复方甘草合剂、止咳糖浆、川贝止咳露等 , 服后也不宜马上喝水 。
5、未满6个月的小宝宝
1岁以后 , 婴幼儿的肾脏功能才能达到成人正常标准 , 如果喝水过多 , 肾脏无法及时排水;一般来说小宝宝多半只依靠乳汁水分就够了 , 不必额外喂水 , 也不要强迫宝宝喝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