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明原因的长期低热
长期低热是指持续1至2个月以上 , 或反复出现低热 , 数月或更长时间不能治愈的疾病 。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 , 也是一种复杂难治的气血两虚证 。慢性低热的原因很多 , 如感染性低热、功能性低热、自身免疫性疾病低热等 。现代医学中的肺结核、肿瘤等慢性病引起的低热大多属于这个范围 。长期低烧 , 体温一般为37.2 ~ 37.6℃ , 多因脏腑虚损 , 气弱精血不足 , 导致阴阳虚实、阴阳盛衰 , 营卫不和所致 。早期常见阴虚发热 , 持续时间长了 , 就会阴阳两虚 , 导致气虚或阳虚 。
有的病例去医院做了各种检查 , 结果都很正常 , 除了找不到病因 。西医把这种低热称为不明原因低热 。既然西医称之为原因不明的低热 , 就是说发热的原因和机制不明确 , 不能做出明确的诊断 。如果没有做出诊断 , 就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很多不明原因的低热 , 中医可以通过望、听、问、感、察症状、求病因、辨证分析来诊断 , 并明确病因 , 辨证分析后给出治疗方法 。
【低烧一直退不下去,什么原因 为什么老是低烧不退】二、中医药治疗传染性低热
对于传染性低烧 , 西医用抗生素对抗微生物病原体是合理的 , 但有些病例就是没有效果 。中医用于治疗感染性低热的药物 , 往往不能直接杀死细菌和病毒 。就是改变患者的内环境 , 使微生物病原体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条件发生改变 , 消除感染 。
比如长期慢性呼吸道感染患者 , 舌苔厚白 , 这是体内湿浊的表现 。这个时候中医不应该用苦寒、清热解毒的药物直接杀灭微生物 , 而是去除患者体内的湿浊 。病菌之所以在体内大量繁殖 , 造成感染 , 是因为有湿浊的条件 。如果把这种湿浊的状况去掉 , 病变细菌生存的条件就没有了 , 疾病也就治好了 。有些中医知识不深 , 治疗这种感染性低烧总是用板蓝根、鱼腥草、山豆根、穿心莲等苦寒药 , 效果往往很差 。其实这是低烧病因辨证不到位的表现 。
三、中医治疗功能性低热
有的人经常发烧 , 一般在38℃以下 。等他们去医院检查 , 没有其他异常现象 , 也查不出确切原因 。对于这种长期低热 , 中医称为“虚热” , 西医称为“功能性低热” 。对于功能性低烧 , 西医没有好的办法 , 中医可以根据病情进行治疗 。
功能性低热是临床常见疾病 。有很多女性 , 尤其是年轻女性 , 植物神经不稳定 。如果他们工作学习过度 , 休息睡眠不规律 , 或者思想负担过重 , 就会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 热量失衡 。临床上 , 他们有长期低热症状 , 体温长时间轻微升高 , 有时持续数天 。
患者体温比常人高0.3℃-0.6℃左右 , 一般不超过38℃ , 并伴有乏力、头晕、心悸、失眠、多梦、多汗、腰酸等症状 。对于这种低烧 , 不能盲目长期使用退烧药或抗生素 。否则不仅不能退烧 , 还会带来不良反应 。用中药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 。
低度阴虚通常在午后和夜间发热 , 伴有盗汗、失眠、心烦、颧部潮红等症状 。滋阴退热宜用青蒿、鳖甲、地骨皮、柴胡、生地黄、天冬、知母;也可与白质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左归丸同用 。
血虚低热患者多在午后发热 , 或稍感疲倦时 , 会感到头手发热 , 并伴有心慌、面色苍白、气短乏力等症状 。宜用养血退热法 。生地、白芍、当归、制首乌、黄芪、茯苓、山药、青蒿、地骨皮;还可以服用四物汤、归芍地黄丸等 。
虽有气虚低烧 , 但感冷、出汗、怕风 , 并有气短、乏力、不愿说话、大便不成形、饮食减少等症状 。宜用温补退热之法 , 如补中益气丸 , 或黄芪、党参、白术、生姜、大枣、当归 。
夏季低烧每次都发生在夏季 , 并伴有头晕、乏力、口渴、食欲不振等症状 。夏天过后 , 发烧消退 , 全身症状消失 。清热解暑 , 常用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竹叶、梗米、石膏 。有全身困倦、便溏、舌苔厚等症状者 , 宜用藿香、佩兰、青蒿、半夏、茯苓、砂仁、六一散 。值得注意的是 , 有些低热并不是功能性低热 , 而是由体内的一些基础疾病引起的 , 如慢性肝炎、肺结核、风湿病、慢性尿路感染等 。所以对于长期低烧 , 要辨证施治 。只有排除上述疾病后 , 才能作为功能性低热处理 。四 。中医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低热
在免疫性疾病方面 , 红斑狼疮、银皮病、皮肌炎、白塞氏病、结节性脂膜炎斯蒂尔病等免疫性疾病都有发热症状 。发热有两种:一种是感染性的 , 一种是外源性发热 。感染后常诱发和加重本病的发作 , 由外感病转化而来 , 因内伤而发热 , 或外感病与内伤混合 , 导致长期发热 。由另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发热未被感染 。从辩证的角度来看 , 气虚发热和阴虚发热都存在 , 常与风湿发热或淤血发热并存 。风湿热属于外感发热 。瘀血发热与外感、内伤有关 , 与风湿、免疫性疾病有直接关系 。对于免疫性疾病继发感染引起的发热 , 中药和抗生素联合使用也能加速排毒、退烧和恢复 。
治疗上要从扶正清热、益气清热、滋阴清热入手 , 与凉血化瘀相结合 。很多退烧药都有降温退烧的作用 。扶正药不能退烧 。正确使用时 , 它可以帮助清除致病因素和减少发烧 。使用不当 , 补药也能热毒 , 提高体温 , 但会加重病情 。发烧患者一般表现为虚寒 。是应该先解决发烧 , 还是身体虚弱 , 还是两者兼而有之?大部分情况是先解决发热 , 然后进行康复阶段 , 再扶正 。扶正与退热并重 , 只能在特定情况下使用 , 即辨证内伤伴发热 , 不宜普遍使用 。
推荐阅读
- 洗面奶几天用一次好 多久用一次洗面奶
- 纹完眉毛多久可以洗 纹眉多久能洗
- 夏末适合去哪儿旅游 夏天去哪里旅
- 鸡蛋炒韭菜怎么炒 如何做鸡蛋炒韭菜
- 胃镜难受吗多长时间 胃镜多久能吃东西
- 打新冠疫苗后手臂疼怎么回事
- 备孕夫妻可以打新冠疫苗吗
- 湿气重一个月汗蒸几次
- 鹅蛋可以晃动是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