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改名最新消息 兰考是哪里

1.兰考起源
清代,杨澜县和宜丰县合并,称为兰艺县 。宣彤元年(1909年),为避讳清朝皇帝溥仪,改称兰丰县 。1954年,兰丰、考城两县合并,称兰考县 。
2.地理位置
兰考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北纬34045至35041,东经114041至115015之间,总面积1116.2平方公里 。兰考县处于开封、菏泽、商丘三角的中心 。西距新郑国际机场100公里,东距连云港450公里 。陇海铁路、郑州至徐州高铁横贯全境,连霍至日南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20、310、106国道在县级交汇 。徐兰高铁(徐兰客运专线)穿越兰考,兰考客运南站建成 。
3.文化遗产
1)太阳响得很响 。
巴杨达香是一种珍贵的民间音乐艺术,它由古代军乐和民间社火组成 。主要乐器有战鼓(鼓)、青铜器、号角(角)等 。巴阳镇在周代是傣族的领地 。据《春秋》记载,公元前713年,以数百战鼓号角之声,鼓舞将士冲锋陷阵,在戴国消灭了蔡、魏、宋,消灭了戴国 。后来,这种军乐流传到民间 。为了在农闲或节日期间活跃节日气氛,人们庆祝风调雨顺和丰收,敲鼓,打铜器,吹喇叭,玩各种形式的民间娱乐活动 。自周朝以来,这种艺术形式通过口头传授代代相传 。
【兰考改名最新消息 兰考是哪里】2)密封三弦书
三弦书分为三弦鼓和三弦铃鼓 。据相关文献记载,冯毅三淑贤是最早起源于卫兰县的民间说唱艺术,最早可追溯到宋代,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 。据说秦始皇修建长城时,从吴恙县伊一(今兰考县宜丰乡)招募了几名艺术家作为劳工参加长城的修建 。休息后,在普楞鼓上绑上三根弦,播放和演唱家乡的民歌,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艺人回到家乡,用桐木和梨木模仿打鼓的形状做一把尤克里里,把历史故事和地方笑话编成歌词,弹着尤克里里来说唱 。伊三淑贤历经宋、元、明、清,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文革”前夕,在开封流传 。只有一小部分人去国外当艺人谋生 。明末清初,是冯毅圣淑贤的鼎盛时期,许多民间艺人在湘东地区讲故事、卖艺养家 。
3)盆窑村的制陶技艺
盆窑村的陶器烘焙起源于元代,这个村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洪武十九年(1368年) 。当时的工匠是梁和朱,他们烧制的土陶主要用于生活、祭祀、建筑和观赏,产品以红、橙、黄、绿、白、蓝、黑为主 。除本地销售外,产品还销往东明、曹西安、曹州、祁县、开封、全敏等地 。从1958年到1985年,这个村子的手工业达到顶峰,有120多个土窑 。
4.景点
①兰考县焦烈士陵园
兰考县烈士陵园位于兰考县中心原黄河大堤的沙丘上,始建于1966年2月,占地91.7亩 。它由革命烈士纪念碑、焦烈士墓、焦同志纪念馆和焦桐林组成 。
2004年7月,被中宣部、人事部、教育部、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进单位” 。
2007年9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旅游风景区” 。
2009年7月,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国家纪念馆” 。等等
2)交通七彩园
焦同志在兰考工作期间,为了治理“三害”,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总结出“扎针贴膏药”治理沙丘的方法 。他带头植树造林,广泛种植泡桐树 。焦同志倡导的泡桐树已成为兰考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这棵泡桐树是焦同志于1963年春天亲手栽种的,并在树旁留影纪念 。兰考人把这种泡桐叫做“焦桐”,以纪念焦尤鲁同志 。现“焦桐”胸围3.7m,树高23.7m,南北冠宽19.2m,东西冠宽17.9m,体积10.3m3,该树于1978年被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来兰考游客的必游之地 。“焦桐”已经成为焦尤鲁精神的象征 。
3)毛主席视察黄河纪念亭 。
兰考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毛主席黄河纪念亭,位于兰考县东坝头黄河渡口,曾是铜瓦亭 。清代,铜箱是黄河渡口边一个繁荣的集镇 。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这里冲破北岸大堤,改变流向,注入渤海,形成了九曲黄河的最后一个大转弯 。从此,黄河决口东侧留下的坝头就叫东坝头 。桐乡遗址位于东坝头西北的黄河河床上 。
历史上黄河决口1590多次,兰考有143次决口 。近代以来,黄河最大的决口,也就是铜瓦乡的决口,就发生在兰考 。历代虽有防范措施,但未能根治河灾 。解放后,黄河的安危一直是新中国领导人牵挂的心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两次视察兰考 。
4)留侯遗迹(张良坟景区)
张良木位于兰考县三义寨乡曹辛庄火车站南侧,距县城6公里 。是县政府公布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70亩 。古森森,是的天然旅游胜地 。传说张亮帮助刘邦打败了项羽,汉朝建立后,他辞职来到这里 。看到这里白云山的美景,白云萦绕四周,我就隐居在这里,直到去世 。
5)刘闲纪念馆
刘闲,原名王之堆,字泽昌,号神思,1915年7月7日生于兰考县 。他是中国新木刻运动的开创者和开拓者,著名版画家,以其在版画方面的卓越成就和对中国美术的巨大贡献而闻名中外艺术界 。
刘闲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编辑了半月刊《黎明木刻》,得到了鲁迅的大力支持 。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反映抗日战争和延安时期生活的作品 。毛主席看后于1939年11月亲笔为他题词:“木刻的真伪我不知道,但我喜欢看木刻 。刘维同志到边区的时间很短,他已经有了许多作品 。他希望继续努力,创造中华民族的新艺术 。”这是毛主席唯一给艺术家的题词 。
6)上河田园(金牛湖)
上田花园是兰考开发建设的引黄工程廊道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近年来,兰考县政府为了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先后建设了金牛湖、金沙湖、金华湖 。本工程通过引黄入兰考总干渠将黄河水引入金沙湖进行泥沙淤积 。流经金华湖净化,作为兰考饮用水源;最后到达金牛湖作为景观水,建设金牛湖公园 。金牛湖面积1088.3亩,其中水面面积713亩,库容241万立方米 。调节池总库容为416万m3 。
5.主推产品
1)兰考陆家酱牛肉
兰考陆家酱牛肉,隶属兰考县运城清真食品厂,创建于1986年 。是一家三代人秉承“纯粹、纯洁、不沾”经营理念的个人独资企业,并不断扩大 。现已更名为河南平安清真食品有限公司,主要加工销售酱牛肉、五香牛肉、烧鸡等熟食,均采用优质食材,经清洗、高温杀菌、多层复合包装保鲜技术精制而成 。是一种色泽鲜亮、味道鲜美、高蛋白低脂肪的理想食品,先后获得“中华名小吃、河南省著名商标、河南省名店、开封老字号、河南省老字号、兰考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荣誉证书 。
2)红庙豆沫
陈三阳,苗豆沫创始人,生于1863年,卒于1923年 。这个产品是后代传下来的,传给其他姓氏 。
庙豆沫的特点是香、浓、味美 。尤其是冬天的早晨,早点喝粥,温暖身体,养胃健脾 。
苗豆沫的配料是:以每罐(100碗)为例,小米10kg,绿豆粉丝2kg半,大料、茴香、花椒各1.2两,花椒1.2两,土碱3两,炸渣饼9两(切成条),炸豆腐条9两,芝麻盐1两 。制作方法如下:将洗净的小米用温水浸泡2小时后,用小水磨调成糊状(大料、茴香、花椒、小米一起研磨),然后将水烧开,倒入米浆中快速搅拌,再将上述辅料倒入烧开的水中,烧两卷即可食用 。
3)齐索姆的刀子脸
中国一绝——齐大刀面又名“长寿面”,起源于宋代,发源于盛产小麦的豫东兰考县,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相传清朝乾隆皇帝生日,慈禧太后生日,刀削面都是作为长寿面进贡的 。
兰考县志:祁氏刀削面起源于清代,创始人是乡小松鸡祁东魁 。他思维敏捷,精通业务,善于管理 。清朝时期,小宋集是黄河岸边商贾云集的码头,人来人往 。齐东魁看到了商机,在小松记开了一家面馆 。他做的面条好吃又独特,食客络绎不绝 。有人说“去市场别忘了吃一碗大刀面”,“不吃大刀面,白来宋记 。”一、齐刀客拥挤,供不应求 。为了满足食客的需求,齐东魁改变了操作方法,加快了面条的制作速度 。他把刀段改成了大刀段,速度快多了,生意也更红火了,齐大刀面因此得名 。
4)绿豆渣饼
孟的创始人孟氏绿豆渣饼,制作于公元1879年 。孟,1835年生于河南省长垣县 。躲过黄河之灾,于1877年(清光绪三年)定居兰考县红庙集 。为了养家糊口,我自创了绿豆渣饼的制作工艺,并成立了一个作坊 。历经近130年,蒙氏绿豆渣饼的制作工艺代代相传 。1958年至1978年,孟佳绿豆糕停止个体户,其生产和销售由生产队管理,成为集体经济 。1978年分田到户后,传承人孟祥一恢复了个体生产 。
孟的渣饼经过八道工序精制而成 。本品色泽鲜艳,呈淡黄色,炒后可做各种菜肴:拉丝、糖醋炒制或煲汤,均风味独特,入口沙而不硬,焦而不粘,香脆可口,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
2009年12月,红庙孟氏绿豆渣糕被开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5)兰考豆腐脑
兰考秋油腐乳,又名“兰考腐乳”,具有酱透明、色泽乳黄、嫩而无渣、咸中带甜、香甜可口的独特风味,食后清香四溢、余香四溢 。它富含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和各种维生素 。它营养丰富,具有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健脾胃等功能 。因是用秋季新收获的大豆和芝麻精制而成,故名“秋油腐乳” 。
据史料记载,秋游腐乳始创于明朝万历年间杨澜县(今兰考县)西街的翠福兴泡菜园,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相传,明朝万历年间,朝鲜有一位名叫梁的御史,祖籍县 。有一次,梁随出京巡游,来到开封府 。对了,他去杨澜带回“崔福星的‘秋油腐乳’”祭拜皇帝 。他还说,崔的腐乳具有三美(外形美、色美、味美)和四香(气味醇香、香气浓郁、食后可口、打嗝绵长)的特点 。皇帝尝后赞不绝口,说:“我孝敬孤,我在风中 。“他被封为‘酱菜之宝,腐乳之王’ 。从此,秋游腐乳“风中百里”的美誉成为一段佳话,享誉全国 。
2009年6月12日,秋腐乳制作技艺被评为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