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舟山村橄榄核市场 苏州橄榄核雕刻

苏州橄榄芯雕塑(苏州舟山村橄榄芯市场)
本报采访人员卢
核雕是刀尖上的艺术,也是有温度的手艺 。雕刻师用刀子和铲子在石头上雕刻了一个世界 。
一块不起眼的石头是如何成为一件绝妙的核雕艺术品的?4月9日,“匠人的艺术”系列首场展览“神在芯——方寸间匠心乐韵”在苏州吴中博物馆开幕,展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府核雕)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陆的21件(套)作品 。她将苏核雕的精、细、雅、净赋予造型,将诗意的意象与一颗小小的心融为一体 。
“匠人的艺术”文化对话当天下午,来自文化艺术界的相关人员从工艺、学术、传承等角度畅谈核雕的技艺与魅力 。
核雕是一种在石核上的雕刻艺术,体积大到无法饱满,其空在手掌心 。微雕艺术自古有之 。明末,魏学洢通读并背诵了一个关于核船的故事,使这一超自然技能口口相传,深入人心 。如今,核雕不仅是一件可以装饰和把玩的宝贝,而且因为题材繁多,它还是一件集审美、欣赏和收藏于一体的微雕艺术 。
“刀刃走到哪里,核心就有一个神 。”雕工一笔一铲,在一颗石核上雕出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形态各异却不滞,细微之处都在渗透到骨子里 。他精湛的技艺和足智多谋历历在目 。
核雕艺术流传于中国南北,苏州是南派核雕的高产之地 。吴忠的“广府核雕”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4月9日,“匠人的艺术”系列展览“神在芯——方寸间巧韵”在苏州吴中博物馆开幕,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府核雕)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陆女士的作品 。
吴中博物馆“心中的上帝——方寸之间的秦云”展览现场
吴中博物馆“心中的上帝——方寸之间的秦云”展览现场
采访人员了解到,此次“手艺”系列展览是吴中博物馆首次举办的非遗系列专题展览 。该系列展览将围绕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利用博物馆自身在文化解读、内容展示、教育互动等方面的优势,连接大众与非遗、当下与传统、技艺与行业,让观众富有创意和人文精神 。
光核雕技艺展 。
一块不起眼的石头是如何成为一件绝妙的核雕艺术品的?展览共展出鲁·优秀核雕作品21件(组),其中《核船的故事》、《金陵十二钗》取古法之意;以古为新印的十二生肖、太湖夏光等 。展览作品分为“自然自然”、“雕脊”、“新生”三个篇章,呈现鲁的阶段性代表作品 。观众可以看到她是如何将苏核雕的精、细、雅、净赋予造型,用一颗小小的心融合诗意的现场 。
天成
展览的第一部分“自然自然”,以天然橄榄石的选择和处理为导向,展示了原生态石材的加工过程,由工匠们加以利用,做到物尽其用 。
鲁的《核船的故事》
鲁的十二生肖印章
鲁的舞蹈
集书法、篆刻、微雕于一身的叶鹤洲,无疑是最为人熟知的核雕蓝图,也是对核雕技艺的一次考验 。除了标志性的核船,核雕还巧妙地将生活融入其中 。作品《十二生肖之印》以十二生肖和猛犸象牙齿创造的印章为原型,有趣又实用 。作品《舞》基于一个古老的内核,源于“禅舞”的含义 。人物的节奏和线条都生动地体现在核心的曲面上 。
核雕作为微雕艺术,经过打磨,运用圆雕、雕版、浮雕、雕版等多种技法,打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
刻刺粉
第二部分《雕刺雕尘》,集中展示了工匠们象形而精细的制作场景和过程,完整地呈现了一件核雕的创作过程 。
鲁的《在水一方》
【苏州舟山村橄榄核市场 苏州橄榄核雕刻】鲁的宝带桥
作品《在水一方》以《诗经》为灵感,在橄榄核内壁上雕刻,采用“薄意雕空”的技法,张弛有度,富有弹性,似真似幻的诗意在其中展露无遗 。作品《宝带桥》雕刻了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的宝带桥 。它坐落在大运河畔,与吴中博物馆隔水相望,让观众在欣赏核雕艺术的同时与现实生活相对应 。
长武日新
第三部分讲的是工匠如何沉下心来创作,从传统和现代中汲取灵感,开拓新意,创作出包罗万象的核雕作品:用竖雕和浮雕描绘童年,呼吁父母反思孩子的童年和成长;《荷塘微语》用奇核营造“留残荷听雨”的意境;十二枚超长橄榄核刻画了金陵十二钗,让观众得以一窥《红楼梦》中描写的漫长岁月……
鲁的童年
鲁的《荷塘情话》
鲁的太湖夏光
一个全寸的核雕,从选核、布局、雕刻到完成需要十几道工序 。透过匠人手掌的温度,精致而微妙 。当代核雕中雕棘雕尘的匠心不再局限于传统,刀刃从古典文学中游走到社会现实中,直至山河湖海茫茫 。
文化对话:现代核雕艺术的魅力与发展
4月9日下午,吴中博物馆邀请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陆、苏州大学教授、吴中博物馆馆长陈就“工艺”进行文化对话 。他们从工艺、学术、展览、传承等角度与观众分享了关于核雕技艺、非物质文化以及展览相关的内容,为观众讲解了现代核雕的艺术魅力,以及核雕的历史、传承与发展 。
“工匠”文化对话的现场
谈到系列展览的策划,陈说,博物馆需要承担起展示地方文化遗产的责任 。他认为艺术的魅力在于所呈现的作品不仅能感动专业人士,也能感动普通人 。“艺术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后人来评论,而博物馆就是观察者 。一边等,一边希望把博物馆人的感受传达给更多人 。”
鲁从自己的经历和创作角度谈文人雕塑 。她说她是从十八罗汉核雕的传统题材开始学习的 。她完成学业后,并没有拘泥于传统,而是想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包括一些古典名著和民间故事,通过浮雕、雕塑和留白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出来,给人一种代入感和思考感 。
鲁·《金陵十二钗》
吴中博物馆“心中的上帝——方寸之间的秦云”展览现场
同时,她也谈到了“文人核雕”流行的原因 。“很多学者和墨家都会喜欢,因为作品的立意,对其所赋予的文化内涵、思想和表达方式的考虑更全面 。它不纯粹是一个核雕塑的游戏,而是一种艺术的考虑 。”以自己的作品为例 。“比如《在水一方》这部作品,就像《文心雕龙》里的‘表里合一’ 。在我打碎了核心之后,我雕刻了它 。有前景,中间场景和背景场景 。前面雕刻芦苇,中间用橄榄核内壁雕刻 。我用了一种虚实相生的手法,展现了一种优美的意境 。观众看到作品后,会有一种联想 。”
吴中博物馆“心中的上帝——方寸之间的秦云”展览现场
交谈中,袁牧认为进入博物馆的展览比美术馆更特殊,这表明核雕技术进入了人文和历史的层面 。同时,他也谈到了核雕艺术的技艺与传承,他说核雕是从竹木的边角中分离出来的,核雕的“文人雕”是受文人竹雕兴起的影响 。
至于传承,他说过去核雕的载体不一样 。南方用橄榄核雕,北方用桃核雕 。现在由于机械化,核雕的载体多为橄榄核雕 。同时,由于扫描和印刷技术的发展,在他看来,工艺美术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建立在创新精神基础上的思维 。
据悉,此后,吴中博物馆的“手艺”系列将展示和解读苏绣、制砚、玉雕等传统工艺 。
“核心中的上帝——方寸之间的巧妙音乐韵”展览将展出至6月3日 。
编辑:顾
校对:刘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