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漂族”:该往哪里漂?

“校漂族”是指那些在大学毕业后因各种原因不愿离开曾经熟悉的环境 , 依然滞留在学校周围 , 漂流在原来就读的校园的人群 。他们以各种理由滞留在学校 , 成为寄居在高校周围的一个特殊群体 。
小刘是青岛大学的毕业生 。这几天 , 就在很多同学进入新单位报到的时候 , 他在青岛啤酒城开始了短暂的工作生涯 。6月份毕业的小刘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现在他在学校附近租了一所房子 。表面上看 , 他似乎过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 是名副其实的“校漂” 。2009年暑假 , 很多岛城大学毕业生和小刘一样 , 选择了在校园里“漂泊”自己的生活状态 。
校漂在校园里“漂”
其实对于2009年的石马大学校园来说 , “校漂”并不是一个新名词 。几年前出现在校园里的校漂今年更引人关注 。采访人员从岛城各大高校了解到 , 不少“校漂”今年暑假选择不回家 。其中一部分是正在等待考研的“研究生” , 另一部分是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失业学生 。
小刘是“校漂”的典型成员 , 老家在沂南 。他应该今年毕业 。然而 , 它遇到了就业寒流 。他告诉采访人员 , 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 , 收入很少 , 今年毕业后想尽快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报答父母 。但到目前为止 , 工作问题还没有解决 。于是他决定今年暑假留在青岛继续找工作 。这个暑假 , 他随时看着校园广告打一些零工来维持基本的生活开销 。他说如果找不到工作 , 就全力以赴考研 。与小刘不同的是 , 青岛理工大学的梁潇并不需要担心自己未来的生活 , 因为他的家庭优越 , 而梁潇是“校漂”中最轻松的群体之一 。他告诉采访人员 , 从去年开始 , 他已经找了好几个单位 , 但就是感觉不太对劲 。他不想向一家不满意的公司屈服 , 而是观望一段时间 。目前 , 他在学校附近租了一所房子 。他还可以利用学校里的论坛、体育场、图书馆和实惠的食堂过简单的象牙塔生活 。
四种“校漂”
学习类型:这包括研究生和出国留学的学生 , 他们是学校漂泊者的主力军 。一部分考研人是真的热爱自己的专业 , 想继续深造 , 另一部分则是利用考研避开就业高峰 。A型留学的学生利用暑假留在学校附近 , 参加外语补习班 , 为出国做准备 。或者一些学生已经在等待签证结果 , 或者准备签证的“校对”相对容易 。
“水塔附近”型:学校是各种信息交汇的地方 。许多毕业前没有找到满意工作的学生选择留在学校附近 , 通过一次暑假准备 , 他们利用自己的经验获得了第一次机会 。
A型旅居者:部分学生家庭富裕 , 不愿面对择业压力 , 对职场未来持悲观态度 , 通过在学校周边旅居 , 延续校园式的无忧无虑生活 。
创业:有一小部分特殊的“校漂”选择放弃专业 , 尝试在学校周边开店 , 经营小生意 , 享受生活 。
“校漂”逐渐增多
虽然没有确切的数字 , 但据采访人员了解 , 自2009年以来 , 校漂人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在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高校的校园附近 , 暑假在校园里漂泊的学生随处可见 。采访人员随机采访了几位大学生 , 他们都表示 , 如果毕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 宁愿做“校漂” 。采访人员了解到 , “校漂”的比例会因大学而异 , 因专业而异 。相对来说 , 热门专业的“校漂”较少 , 而传统和冷门专业的“校漂”较多 , 男生的校漂多于女生 。
“校漂”增多有宏观社会原因 。青岛市就业指导中心相关人士告诉采访人员 , 这方面是由于近年来高校扩招后大学生人数快速增加;另一方面 , 大经济形势下 , 理想岗位也在减少 , 岗位供需比例严重失衡 , 导致社会竞争日益激烈 , 使得很多学生无法快速顺利进入就业渠道并留在学校 。但是 , 对于个别学生来说 , 也有很多深层次的心理因素 。青岛市青少年心理研究会副会长王表示 , 大部分“校漂”在大学期间没有明确的自我定位 , 同时对未来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大部分的校漂还在憧憬自己的未来 。遭遇现实的冷遇后 , 他们更愿意待在相对安静温暖的校园里 , 这样似乎可以远离社会的竞争和纷扰 。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 , 成为大学毕业生仍选择做“校漂”的重要诱因 。她说 , “学校漂移”现象的增多 , 更多地说明了目前很多大学毕业生在心理上与社会疏离 ,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市场经济时代就业竞争加剧后暴露出来的孩子脆弱的人格 。
“漂移”不应成为常态
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 , 大学毕业生留在学校附近充电再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 , 专家提醒 , 大学毕业生不要花太长的“漂浮”时间 , 也不要成为生活的常态 。
另一位“校漂”王新告诉采访人员 , 很多校漂的声音 。他告诉采访人员 , 其实他特别不想长期做一个学校的漂泊者 。辅修一般心理学 , 他毫无顾虑地说:“半年到一年是期限 。如果超过 , 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心理影响 。”
【“校漂族”:该往哪里漂?】王说 , “校漂”把适应期和缓冲期放在学校里 , 花一点时间反思自己 , 规划未来 , 应该提倡和鼓励 。不过她提醒 , 毕竟大学校园还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 , 与社会接触很少 。虽然简单的环境有利于缓解压力 , 但从“校漂”的生活状况分析 , 他们的人际关系相对简单 , 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广泛的交流活动 , 非常容易产生孤立感 , 导致焦虑甚至抑郁 。同时 , “学校漂移”现象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一些学生仍然无法接受社会、融入社会的心理状态 。因此 , 她说 , 在学校漂泊的学生必须意识到 , “漂泊”只是一个过渡时期 。永远不要把“漂泊”当作逃避社会现实和社会责任的“避风港” 。他们应该建立自信 , 战胜自己 , 在漂泊到一定时间时 , 勇敢地接受社会挑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