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电动车智能化的“硬”着陆( 二 )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9月中国市场新车搭载摄像头超过1900万颗,同比增长超过60%;同期,10英寸及以上中控显示屏搭载量626.14万块,同比增长67.8%;全尺寸液晶仪表搭载量为452.35万块,同比增长79.06% 。
在「科技新知」看来,按照不同发展时期的用户焦虑营销,新能源汽车厂商大致经历了四个硬科技参数竞争阶段:
马力焦虑(百公里加速度比拼下的电机硬件参数)
里程焦虑(电池容量和充电基站比拼下的续航能力参数) 
算力焦虑(特斯拉发起的芯片算力参数竞争) 
感知焦虑(代表智能化能力水平的雷达、摄像头等外部环境感知参数)
这样的“堆料式”智能化体验宣传,可追溯到2015年的电动化时期,当时的主要竞争点是和燃油车比拼动力能力,而硬件参数能力确实能够反应汽车产品的动力能力 。这一时期,百米加速度几秒内,充电参数或者续航服务能力都可以通过参数直观量化反应 。
智能汽车|电动车智能化的“硬”着陆
文章图片

如今的硬科技堆料,则主要集中在2020年开始新能源汽车由电动化转向智能化阶段,以感知焦虑下的外部硬件的配置为主,其中交互屏幕、摄像头、激光雷达等设备搭载数量因为其硬科技含量和可交互性,成为竞争最为激烈的感知参数 。
02、硬件定义自动驾驶?不过智能化的产品体验,量化的硬件参数并不能真实反应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经常被视为和燃油车不同的革命性是:软件定义汽车,但是在软件方面难以跑通智能化的厂商,不得不试图走向燃油车营销硬件参数的老路 。
智能汽车|电动车智能化的“硬”着陆
文章图片

比如曾经的新能源四强之一威马,今年10月份下旬推出搭载了3颗激光雷达的M7车型 。作为国内已发布的准量产车中,第一个搭载3颗激光雷达的车型,在发布会现场,威马M7的产品关键词是智能 。
威马品牌创始人沈晖表示:“威马始终关注可量产、用户真正需要的智能产品和技术 。威马M7已达到2022年智能电动轿车的感知力顶级水平,硬件具备L5级(自动驾驶)的能力 。”
简单说就是,威马M7产品配件的硬科技走到了2022年,同时根据这些搭载的硬件参数来看,可以实现L5级别自动驾驶 。
不过众所周知,目前世界范围内能够量产且全面上路、被交管部门承认的L4级别自动驾驶都没有实现,更何况L5级别 。有意思的一点是,新能源汽车变革被称为软件定义汽车,如今通过搭载更多的激光雷达,威马却更早实现了用硬件定义自动驾驶 。
不止威马,整理发现,不管是智己L7,还是高合、广汽埃安、飞凡等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几乎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均全部围绕L4-L5级别的自动驾驶量产为关键词,试图在营销话题上实现硬件定义自动驾驶 。
因为业内的一个说法是,要落地L4级的自动驾驶,就看激光雷达 。它可以生成车辆周边环境的3D模型,为系统提供2D摄像头之外更深度的环境数据 。不过,L4级以上的自动驾驶绝不止激光雷达一个挑战 。
其中一个关键难点是,现有算法无法准确处理复杂环境下无限可能的长尾场景,激光雷达再强大也不够 。
【智能汽车|电动车智能化的“硬”着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