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师那里我们学习什么

从大师那里我们学习什么
文章图片
在平时工作中我们总会欣赏一些特级教师如窦桂梅、于永正、王崧舟、吴宗宪等大师的讲课实况,大师们灵活自如的驾于课堂的能力,挖掘文本的深度,以及诗意的语言,无不为之惊叹感叹。
在惊叹大师的迷人风采之余,我想还应该不迷失自我。更不能邯郸学步。大师的风格这一切无不与他自身丰厚的文化底蕴分不开的,我们在领略窦老师的主题教学、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薛法根的简约语文、孙双金的情智语文、李吉林的情景教学等众多流派的时候,不要被纷繁的景象迷花了眼,我们每人要学习大师的风采,更要寻求适合自身的风格,这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性格而定,把一点做好,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可以博,更要专精。
向大师学习一种工作精神:坚持。每个人的成功都与坚持有关。坚持阅读,坚持写作反思,坚持在一线任教,坚持锻炼,坚持每年外出旅行......每一项坚持的背后都蕴含着太多的汗水与艰辛,每一项成功的背后都充满了对梦想的企盼。
向大师学习一种成长方法:读书。人人都会读书,人人不一定懂得读书。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通过阅读名师成长经历,分析自己特长,构建自己的读书系统:自己该读什么书?读哪一类书?如何去读一本书?我们要坚信读书是教师成长的捷径,让我们站在巨人肩头不断努力。
向大师学习一项生活心态:淡泊。淡泊名利,方能坚持始终,方能发乎于心,践之于行。对于名师来说,正高级职称,特级教师这些称号只是这些成绩卓越教师追寻教育之梦的一个光环,不要为此而迷恋,忘记了我们的教育理想,迷失了人生方向。宋.林逋《省心录》中说过: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古人有云:无欲则刚。我们献身教育,为的是什么?教育之初心是什么?教育之初心在引导和激发,而不是灌输知识;教育之初心在发展理性,而不是讲授道理;教育之初心在鼓励从善,而不是理解规范;教育之初心在丰盈灵魂,而不是掌握技艺;教育之初心在温暖心灵,而不是强化记忆;教育之初心在点亮人生,而不是预知未来。
向大师学习一种生活情趣:童心。我们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我们还要是一个有生活情趣的人。教育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教育家李镇西老师在“童心万岁”中写道:人的一生,都要随时提醒自己保持童心。当然,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不犯错误,如果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随时改正,我们就依然能保持童心。想想,时刻保持着最初的童心,随时都和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在一块儿,这是何等的开心!从事如此开心的职业,怎么会倦怠呢?
读着李老师的这些富有哲理却又质朴的话语,有一种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李老师如今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可依然能够让自己保持一颗童心,仍然活跃在教学的第一线。再想想我们很多年轻教师早早就让自己进入了职业的倦怠期,每天都在埋怨这埋怨那,唯独没有反思自己为何会如此浮躁,其实就在于自己已经没有了童心,有的或许只有被各种名利锈蚀的孤寂心灵。
其实,我们的教育并没有如此的复杂,只要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就可以了。可是如今的教育太过功利化,原本充满朝气的校园被赋予了太多成人的私欲,导致很多人慢慢磨掉了对于教育最初的那份激情。
记得有个“木桶理论”,说决定木桶盛水多少的是最短的那个木条的长度,但是我们不是“木桶”啊,一个人的学术专长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要知道决定一座山峰高度的永远是山巅的那块石头的高度。
【从大师那里我们学习什么】因此,我们也能当理性的看待大师,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体悟解密他们成功的原因,感受他们的学习精神和教育智慧,但经验不能复制,每个人要找准自己的努力方向,不断反思,认真研究,用心做好每件小事,享受教育带给我们的幸福和快乐。我想从大师这里能学到这些就足够了。朋友,您说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