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相处的智慧

当双方关系陷入冰点时,富兰克林的破冰利器,不是厚礼也不是谀辞,而是主动请求对方帮助。因为求助本身就是最大的恭维:这件事我不行,你才行,你真厉害。议员显然接收到了这样的信号,“这么珍贵的书只有你有,你真厉害”,而且这份恭维来自敌人,当然更加洋洋自得。
哈佛商学院的研究印证了这点。他们发现经常向人请教的人,往往更有人缘。因为几乎每个人骨子里都有“好为人师”的情结,你的请教会给对方以心理满足。所以虚心求教,不仅能换来自己问题的解决,还能获得对方的好感。求助本身就是最大的恭维:这件事我不行,你才行,你真厉害。

要做成一件事情,在现代社会当中,你就不是一定要发狠,一定要试图把自己的力量大于所有的细枝末节。

最重要的方法恰恰是反过来的,不是通过我要干什么,而是试图激发对方你要干什么。
我们在社会上跟他人相处,你非要用自己的力量去跟他人博弈吗?这种博弈,因为你可能是弱势,因为可能环境。最好的博弈方法是什么?调动周边因素,周边的人,各种名义各种有权威的人,甚至是未来的力量,你都可以调动起来。

让我想到王宝强和马蓉离婚案的例子,王宝强自曝带了绿帽子,马蓉多年出轨,这个不是一般男性的正常行为,已经很丢人了,因为这样操纵大众舆论,利用舆论压力,进而影响法庭裁判,只有一个目的,为了离婚多争一些家产。
这个博弈我还可以在哪些方面,比如家庭关系里,我爸爸不支持我所做的一切,总觉得我听他的才能过得幸福,才能发展的好,我就和我表哥沟通,让他多了解我,支持我。再加上我爸对他本来比较认可,觉得他有能力,有鉴别力,调动他的力量,进而影响我爸爸的看法,让他不用那么催着我,逼着我,给我时间去证明自己的价值。用成绩再来和他汇报。
他觉得我帮了你,然后我能得到好的回应,我就愿意更加的帮助你。所以你看营销学当中经常利用的都是这种机制,就是不是我要什么,而是我希望你来干什么,激发对方心理要干什么。推销自己,就是让对方滋生出需要的种子。

营销学里就有这么一个经典的案例,我也看了啊,不知道是不是,事实说美国有一个推销吸尘器的销售员。我给你介绍一下公司最新的产品,听不完就摁了,他说我从来不会做。我敲开门之后,我会说我是一个路过的推销员,我口渴了,但是没带水,能不能给我一杯水?在美国那种国家,一般人如果判断安全的话,不会拒绝这个要求,当他从厨房里给你拿来一杯水,你喝水的时候,你不就拥有了三分钟,你又亮明了自己的身份是销售员,这时候你销售吸尘器等等,就可以开口了,这样成单。但是这个推销员说,他说我觉得最重要还不是这样,是什么呢?是我发现他们给我一个小帮助之后,倾向于马上再给我一个大帮助,比方说原来的吸尘器可买可不买,他就倾向于买,唉,这是什么道理,当我找你要一杯水的时候,你给了我,请问我有没有给你的东西给了这个东西叫做证明你是好人的一次机会,所以很多人给人一个小帮助,马上就倾向于再给一个大帮助,我还能怎么再帮助你啊,这个效应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的效应,当中的阶层之间的效应。一个老师,他更倾向于去辅导那些学习成绩已经很好的孩子,按说这不符合老师的利益啊,对吧?一个孩子如果现在只考40分,把他辅导到及格,这相对容易,可是你要把一个已经考98的辅导他100,这就很困难,那两分不如那20分来这之前啊,对吧,但是你发现老师经常愿意辅导好孩子,为啥?得到好的反馈,唉,我一教你就懂,一教你就懂,你笨孩子怎么教都听不懂,所以他天然的就会去回避,所以你看人不见得一定是理性的,这种行为决策,他觉得我帮了你,然后我能得到好的回应,我就愿意更加的帮助。所以你看营销学当中经常利用的都是这种机制,就是不是我要什么,而是我希望你来干什么,激发对方心理要干什么。
【与人相处的智慧】罗胖当年当采访人员的时候采访,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对方实在最太的离了半天也理不清楚一件事,其实我要用的就是它一小段吧,那就坐那说了好几个小时也说不明白,你看有的电视台采访人员说就说别废话了,我给你写张纸。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图片,电视台采访人员拿一张纸币采访对象念。哦,我一看这个人口才不行啊,我就先听他说跟摄像说,你先别开机先听他怎么说,说一段后,我就会帮他总结,我说您是不是这么个意思,哈哈,我把它总结总结成,你给写的所以段,正好我要用的,我问他我说您是这个意思吗?他说嗯,我就是这意思,您把您的这个意思再说一遍,那他就按我给他组织的语言就顺畅的说出来,双方合作就会很舒服,要不然他会觉显得挺没智力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