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全员排队核酸、人人接种疫苗......医药行业掘金新冠“大跃进”时代

投稿|全员排队核酸、人人接种疫苗......医药行业掘金新冠“大跃进”时代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财健道,作者 | 安富建
自2019年末,人类已与新冠病毒共处2年 。
两年之间,医药行业发什么了哪些前所未有的巨变?“我认为mRNA疫苗最终将被视为应对新冠大流行带来的最重要的技术突破”,比尔·盖茨的这一回答或许会赢得无数人认可 。
不止如此,如今,基因检测、核酸检测、方舱医院、生命支持技术、新冠疫苗、特效药以及远程医疗等领域均获得了空前发展 。以核酸检测机构数为例,截至2021年12月11日,全国已经有11744家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开展核酸检测工作,而2020年3月底,这一数字仅为2081家 。正是因为如此规模庞大的检测机构,才出现了南京、西安等千万级人口的大城市开展一轮又一轮的全员核酸,实现“动态清零” 。
围绕“检测+疫苗+药物治疗”为主的一套防治新冠的“组合拳”,而新冠疫苗、特效药产业实现“从0到1”的崛起,让辉瑞等药企获得新生 。针对这套组合拳覆盖的产业,我们对过去两年技术、行业及药企变迁进行全面回顾 。
01 拉起新冠防治的“第一道防线”:基因测序、核酸检测,方舱医院、生命支持技术2020年1月11日,中国科学家张永振团队率先公布新冠病毒的全基因序列,拉开了全球新冠病毒防控的序幕 。
国内之所以能在不到两周即揭开“不明原因肺炎”的真相,是基因测序技术已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此后两年,这项技术对于识别和跟踪新冠病毒变异株——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到奥密克戎——持续发挥着关键作用 。
基因测序技术帮助人类认知了新冠病毒,而核酸检测则筛查出了新冠病毒的感染人群 。2020年1月20日,国家药监局启动应急审批,两天后,确定将8个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产品纳入应急审批,并在4天内批准4个产品上市 。
基因测序技术/核酸检测等让“发现”成为采取有效措施的第一步,而“方舱医院”建设被誉为扭转新冠疫情防控局势的关键之举 。
2020年初,“方舱医院”建设是推动中国新冠疫情拐点出现的重要防控手段 。2月1日,呼吸病学与危重症专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随中日医院医疗队赶赴武汉,面对医院超负荷运转的局面,首次提出建立“方舱医院”,对患者“应收尽收,应收早收” 。48小时后,首批3座方舱医院开舱 。面对外界对“方舱医院”的多重担忧,王辰曾指出,“这不是‘至善之策’,却是可取之策,现实之策 。”
3月10日,随着武昌方舱医院的休舱,武汉16家方舱医院全部休舱 。随即,国外开始纷纷效仿 。3月14日,德国宣布建造一所方舱医院,3天后宣布建成并投入使用 。在此前后,方舱医院在德国、西班牙、英国、美国、塞尔维亚、菲律宾、智利、印度等全面开花 。
当新冠疫苗、药物研发等尚未进入实质阶段,拯救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是呼吸机、体外膜肺氧合(ECMO,全称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等ICU之中生命支持系统最主要的医疗设备 。
疫情初期,在ICU资源挤兑较为严重的武汉地区,预计呼吸机的需求量在5000台左右,整体缺口约在4000台,迈瑞、鱼跃等呼吸机厂商及时填补了需求缺口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29日,主要呼吸机企业累计向全国供应呼吸机2.7万多台 。从全国来看,疫情前国内呼吸机保有量在8万台左右,年采购量在1.47万台 。当时,中国有创呼吸机生产企业共有21家,其中8家取得了欧盟强制性CE认证的呼吸机产品约占全球产能五分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