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

菊东篱下(“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盖房子是在人类的条件下 , 但没有车马发出的噪音 。问你能做什么?心离自己很远 。菊花篱下 , 悠然见南山 。天公作美 , 鸟语花香 。这里面有真意 , 我要分辨 , 要忘记 。”——陶金·元明《饮酒·五》
陶渊明热爱田园 , 他是多么渴望一头扎进悠闲的山水里 , 一去不复返 。超然物外的梦想和淡泊的性情造就了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诗篇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 尘世的喧嚣早已成为过去 。只有乡村的宁静与隐居 , 才是梦想的栖息地 , 才是人生最温暖的港湾 。人与自然的爱很容易诞生!
陶渊明的文学成就令人瞩目 。他被认为是可以和屈原并驾齐驱的文学家 。历代以来 , 他的诗歌特别受到世人的青睐和推崇 。那么 , 陶渊明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对后来的文坛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影响呢?
诗歌中的春天——回归自然陶渊明毕竟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农民 。他也是一位具有独特审美眼光和创作技巧的诗人 。所以他往往能够从艰苦的农业劳动中走出来 , 以一种审美的眼光和态度回望乡村生活的美好 , 回望乡村的自然之泉 。
特别是在温暖的晚春 , 农村的播种和开荒都差不多完成了 。脱下厚重的冬装 , 换上轻盈的春装 , 陶渊明会有兴致去踏青 , 去赏春 。而一首诗《时运不济》则反映了陶渊明郊游踏春后的心情 。“脉脉运气好 , 木木良当朝 。我穿着春装 , 在说东郊的闲话 。山间满是薄雾 , 天空暖暖的 。有南风 , 翅膀上有新苗 。”这首诗引用了《论语》中的一个典故 。
有一天孔子问自己所有学生的理想 , 有一个学生抢着说 , 他的才能足以管理一个大国 , 成为一个国家的人物 。而另一个学生 , 则有点谦虚 , 认为自己当小国“总理”没问题 。最后 , 当他到达曾点时 , 他正在打鼓 。弹了一曲 , 他站起来说 , 他的理想是三月下旬 , 和五六个年轻人 , 七八个孩子 , 穿上单衣 , 在沂水自由地洗澡、游泳 。然后 , 他来到舞台上吹着温暖的春风 , 然后一起唱着轻快的歌走回家 。曾点演讲后 , 孔子不仅没有批评他 , 还说他的理想是共同的 , 他的理想和曾点的完全一样 。
曾点所描绘的春末三月的景象 , 正是孔子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 即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默契地相处 , 也是他所提倡的礼乐治国的境界 。陶渊明在《运程》序中说 , “晚春游 , 春服好 , 景色和谐 , 偶尔独游 , 交心” 。说明他和孔子一样 , 他的最高理想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能够和谐相处 , 自得其乐 。
佩服陶渊明两代“超粉”陶醉于自然的陶渊明 , 常常要一个人去踏青赏春 , 却有着无数的其他世代的知音 。他有两个超级“真爱粉丝” 。
一个是唐代的李白 , 他曾说:“梦见五柳柳枝 , 就像骑着鞭子 。何日到彭泽 , 前有狂歌陶令牌” 。李百炼梦见自己来到陶渊明家 , 梦见自己和陶渊明一起在山山水水中 , 欢聚一堂 , 狂饮狂歌 。而李白的名句“嗬 , 我怎能庄重地向那些从来不会吃亏的达官贵人卑躬屈膝 , 被人以诚相待” , 显然是受了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弯腰的影响 。
陶渊明的另一个“超级粉丝”是宋代的苏轼 。苏轼甚至公开宣称 , 他对从古至今的所有诗人都没有偏爱 , 只喜欢深刻明了的诗 。在苏轼看来 , 连李白、杜甫、陶渊明都不算什么 。苏轼甚至写过陶渊明的诗100多首 , 可见他已经把陶渊明当成了自己的老师和诗歌学习的榜样 。
苏轼之所以愿意向陶渊明跪拜 , 崇拜他 , 是因为陶渊明的诗 , 他的人格 , 他的正直 , 他的正直 , 都表现出这样的真实 , 自然 , 自由 , 精致!世间的爱固然重要 , 但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任何爱都无法比拟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