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公共知识分子”的简称 。2004年,《南方人物周刊》发表《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正式将“公共知识分子”一词带入大家的视野 。其对公共知识分子的定义是“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分子;向社会发声、参与公共事务的演员;具有批判精神和道德责任感的理想人物 。”
屏幕上显示程序运行的图片
这里用的是“定义”一词,而不是“定义”,意思是公共知识分子目前还没有准确的定义 。而且这三个定义是并行的,没有顺序上的逻辑关系 。三个定义同时满足,才能称之为公共知识分子 。显然,公共知识分子配不上普通人,对他们的要求也不会太高 。除了以上三项,一般认为公共知识分子应该“具备普世价值的基本底线”,“保持个人独立,公正立场” 。
但是,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南方人物周刊》并没有这两种对公共知识分子的定义 。正是因为这两条的缺失,公共知识分子没有底线,没有正义的立场 。一些自称公共知识分子的人出于某种目的,随意发表一些自以为是的言论来引导舆论 。公共知识分子成了人们厌恶的对象 。在网络上,有人戏称其为“公共知识” 。
屏幕上显示程序运行的图片
《南方人物周刊》发表《影响中国50位公共知识分子》后不久,《光明日报》发表了《警惕公共知识分子思潮》一文 。文章认为,以“意见领袖”自居的公共知识分子,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独立性和价值中立的批判精神,主要鼓吹所谓的知识分子自主性 。现在看来,这篇文章确实具有深刻的批判意义 。所谓的公共知识不就是这样的人吗?
公共知识分子之所以变得“为人所知”,是因为他们“没有底线”,“只是立场” 。他们的很多言论已经突破了底线 。他们的立场一直站在对立面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有他们的目的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甚至会说一些有悖常理、荒谬可笑的话 。
图片来自网络 。
而且这些人自以为高人一等,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待人 。他们觉得自己负责“启蒙”,是别人的人生导师 。他们听不进别人的批评和意见,被逼急了就被批评“极左”、“无知”、“固执” 。所以“众所周知”就成了跳梁小丑 。高大的外表下,其实隐藏着一种失意的心态 。
所以“公共知识”越来越没意思了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公共知识”没有原创话语权,每个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观点 。“知名”人士的声音不再是唯一的声音,逐渐知道自己真正目的的人越来越反感知名人士 。他们高喊“自由”、“民主”、“问责”,里面却一点自由、民主都没有 。他们不给人民批评的自由,也不给人民平等发声的民主 。
图片来自网络 。
我们需要批评性的建议吗?当然需要 。我们需要独立的批评吗?当然需要 。但是,这必须建立在“守住普世价值的底线”和“独立正义的立场”的基础上 。什么是普世价值和正义立场?至少有一点是国家的主权,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幸福 。如果违背了这些基本点,再美好的东西都是废话 。
现在“公共知识”正是他们最缺乏的 。他们对国家主权漠不关心,没有社会稳定的概念,也不关心人民的幸福 。他们甚至成为国家主权的出卖者、社会稳定的破坏者和人民幸福的绊脚石 。这样的“公共知识”能被人喜欢吗?很明显,他们成了大家叫骂和殴打的对象 。
图片来自网络 。
【公知有哪些代表人物 公知是什么意思】显然,当初《南方人物周刊》给出的公共知识分子定义,缺乏最基本的“底线”和“正义”,使得当下的公共知识越来越偏颇 。他们只注重“独立”,只在乎“自由”,只想着“批判”,却忘记了众所周知的根本 。就像大楼没有地基,不塌才怪 。“你被人知道了,你全家都知道了”,别有一番风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