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和饮食关系有多大 胰腺炎与饮食的关系


胰腺炎和饮食关系有多大 胰腺炎与饮食的关系

文章插图
吃多了会导致肥胖 , 肥胖往往伴随着高脂血症 , 高脂血症也可以直接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过高 , 会形成乳糜血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发生了种种的变化 。吃 , 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重要 。但大家满足自己口欲的同时 , 吃 , 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多 。吃 , 几乎与机体各个系统的疾病相关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话题——吃出来的胰腺炎 。
和急性胰腺炎相关的第一个因素就是暴饮暴食 , 比如现在常说的“大块吃肉 , 大碗喝酒” , 这些都是错误的 , 另外诱发急性胰腺炎的因素还有一条 , 那就是吃了很多高脂肪的东西 , 高脂血症能够导致胰腺炎 。
胰腺位于身体哪个部位?
胰腺位于腹腔(肚子)里 , 位于胃的后方 , 第一、二腰椎的前方 , 右侧紧临十二指肠 , 左侧与脾脏相连 。胰腺是一个腺体 , 能分泌一些特殊的物质 。
胰腺内部有条管道——胰管 , 与胆总管汇合 , 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胰腺虽然很小 , 长度10-20 cm , 宽度3-5 cm , 厚度约2 cm , 但作用非常强大 。
它是一种消化腺 , 可以帮助人体消化馒头、米饭、肉等 。同时它可以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 , 两者共同维持机体的血糖稳定 。举两个比较形象的例子 , 古代人们用来清洗衣物上的油渍和污渍的东西叫做“胰子” , 就是用猪或牛的胰腺做成的 , 可见胰腺在体外还具有强大的“消化”油渍的能力 。胰腺功能不好可直接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
吃多了不舒服不一定是胃的问题 , 当心堤防胰腺炎!
很多人吃多了不舒服 , 总以为是“胃疼” , 其实吃多了也可以得胰腺炎 。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自我消化的疾病 , 病情可轻可重 , 急性重型胰腺炎的病死率可高达30% 。症状为腹痛(剧烈疼痛 , 可以疼起来打滚)、腹胀、恶心、呕吐 , 恶心、呕吐后症状不缓解 。
进食过多食物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原因为短时间进食高蛋白、高脂肪、高刺激性的食物会造成胰腺大量分泌胰液和肠壁水肿 , 造成胰液排除不通畅 。
冰镇啤酒或饮料、麻辣火锅、麻辣小龙虾、烧烤、生食海鲜、小零食和月子餐等都可以造成短时间内胰液大量分泌和肠壁水肿 , 进而引起胰腺炎 。
吃多了会导致肥胖 , 肥胖往往伴随着高脂血症 , 高脂血症也可以直接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过高 , 会形成乳糜血 。
正常人甘油三酯含量不超过1.69 mmol/l , 发生急性胰腺炎的风险较低 , 超过5.65 mmol/l后 , 发生急性胰腺炎的风险逐渐增加 , 一旦超过11.3 mmol/l后 , 极易发生急性胰腺炎 。
为什么我患有胰腺炎但是不疼?
一般在临床上 , 胰腺炎的患者没有出现疼痛的症状 , 往往都是由于患者自身的病情特别轻微 , 而炎症的反应并没有很剧烈的缘故 , 同时也与患者自身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非常良好 , 有一定的关系 。
胰腺炎的患者如果处于轻微的症状 , 就一定要保持在日常生活中 , 避免辛辣刺激 , 油腻生冷食物的摄入 , 要低盐低脂饮食 , 同时一定要三餐有规律 , 避免暴饮暴食 , 多吃一些清淡而营养又容易消化的食物 , 同时要戒烟戒酒 , 不能过于劳累 , 熬夜着凉 , 并且保持愉悦的心态和适当的户外运动 。
胰腺炎能治好吗?会危及生命吗?
胰腺炎是内科一种常见的急腹症 , 这种病一般为自限性的 , 通过禁食、抑制胰酶分泌 , 多半都可以好转的 。大部分的胰腺炎在发作后需要禁食 , 同时用抑制胰酶分泌的药物 , 如奥曲肽或生长抑素来治疗 。
【胰腺炎和饮食关系有多大 胰腺炎与饮食的关系】另外 , 胰腺炎会引起全身的炎性反应 , 可能会继发感染 , 当出现有发热或炎症指标高时 , 需要加用抗生素来治疗 。通过这样的治疗 , 绝大部分的胰腺炎都是可以治好的 , 只有极少数的重症急性胰腺炎 , 病情比较危重 , 影响病人的性命 , 甚至会导致病人死亡 。
妙手医生提醒:胰腺炎的病人 , 一定要注意清淡饮食 , 一定要戒酒 。有少食多餐 , 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的食物 , 一定不要暴饮暴食 , 这样可能会引起胰腺炎的再次发作 。
忌吃油腻性食物 , 忌吃肉汤、鱼汤、鸡汤、奶类、蛋黄等含脂肪的食物 , 忌吃辛辣刺激调味品 。
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约10% , 几乎所有死亡病例均为首次发作 。出现呼吸功能不全或低钙血症提示预后不良 。重症坏死性胰腺炎的病死率达50%或更高 , 手术治疗可使其降至20%左右 。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治疗还需禁用低分子肝素及胰岛素 , 并采取各种方式(脂肪吸附 , 血浆置换)快速降脂 。
此文来自网络 ,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 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