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独树一帜,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田园诗派” 。他似乎有一种近乎神奇的吸引力,以至于拥有非凡思想和精致灵性的人都可以接近他,解读他 。李白率先引用陶渊明的诗和典故“几时到彭泽,长歌中凌涛之前”;杜甫高度肯定陶渊明的文学地位,第一个称陶渊明为谢灵运 。白居易和苏东坡把陶渊明比作知音,不够亲密,把陶渊明当成自己的前世 。白居易自称“异世陶梁元”,写了《有效陶隐体诗十六首》;苏东坡说“惟深刻明,乃上辈子” 。他把陶渊明推为历代第一诗人,他写了124首和陶诗,几乎重复了陶渊明留下的每一首诗,掀起了一股和陶之风 。黄庭坚把陶诗作为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创立了江西诗派 。辛弃疾几乎每写十个字,就有一个提到陶渊明 。朱、龚自珍、王国维从哲学思想和艺术境界上把陶渊明总结到一个新的高度 。
陶渊明(约 。365-427),又名钱,字亮,号五柳先生,浔阳(今江西九江市)柴桑人 。陶渊明是中国伟大的诗人、作家和思想家 。作品有诗125首,散文12篇,后人编《陶渊明集》 。
陶渊明生活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混乱频繁,战乱不断,民生凋敝 。陶渊明家住无棣,曾祖父陶侃在东晋当官 。他的祖父孟佳是梁武帝时的一位学者,也是当时的名人,有一则关于“孟佳落帽”的轶事 。纵观陶渊明的一生,陶侃留下的“修养”和孟家义留下的“读书”几乎是陶渊明的人生目的,为他创作山水田园诗埋下了伏笔 。陶渊明青年时期接受了较为正统的儒家教育,博览群书,勤于思考,兴趣广泛,精力充沛,非常重视自身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 。“年轻力壮,抚剑独游 。谁言谁行必游近,张掖必去幽州”,不仅读万卷书,而且行万里路 。
陶渊明29岁开始做官 。历任江州土司、桓玄副官、镇兵、建威兵、彭泽郡都督 。虽然这些职位不高,但由于东晋江州(九江)特殊的军事地理位置,陶渊明几次被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看到了政治纷争的黑暗和残酷 。最后,他在彭泽当了80多天知府,辞职回乡 。
公元405年,陶渊明告别了仕宦生涯,开始了农事、饮酒、读书的田园生活,构思高超,言辞雄辩 。它像一声号角,在那些渴望自由、寻求超脱、怀念后世故土的人的耳中响起:“回家吧,田园会宠坏胡不归 。”
作为中国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清高飘逸,一千多年来激励着诗人纷纷效仿,形成了中国文学中独树一帜的流派 。他最大的一个成就是把日常生活诗化了,以鸡犬锄豆饮为诗的主体,从大家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中去认识生活的哲学思考 。
对于陶渊明诗歌的特点,大家公认的有两个字:平淡 。乍一看,不像是褒义词 。梁实秋解释得好:陶渊明的诗是“华丽到平淡,但那种平淡不是平庸的平淡,那种平淡不是平淡,那种平淡是一种不带斧凿痕迹的艺术魅力” 。陶渊明开始成为平淡诗的境界 。在陶渊明时代,人们对诗歌语言的追求是二元性、辞藻华丽、音韵典雅 。陶渊明平淡自然的诗歌完全不同,以至于他同时代的人都看不到它的辉煌 。只有当你远离它,有了更广阔的视野,有了成熟的诗意,你才能看到这个屹立在云间的高峰 。
陶渊明五言诗中最著名的应该是第五首《饮酒》:
在建房子时,没有汽车和马匹的噪音 。
问你能做什么,心离你很远 。
菊花篱下,悠然见南山 。
天公作美,鸟语花香 。
这里面有真正的意义,我已经忘了我想说什么了 。
后人对这首诗的推崇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甚至被认为是“前诗未见的句法” 。第一副对联是“盖房子在人情”,语言通俗易懂 。他在人多的地方盖了房子,所以他的这句话是有意义的 。诗人不是隐居,退居田园吗?为什么不一个人住,远离人群?但他说的太轻飘飘了,人的问题还没来得及说出口,他就淡淡地回答:“没有车马的噪音 。”于是人们又被他牵着绳子,对他设置的这个悬念感到不解 。为什么人会生活在一个拥挤的地方而没有世界的喧嚣?“问你能做什么”,诗人为读者自问自答,语气淡淡的,还带着一丝嘲讽,于是人们提问的急切感减弱了,仿佛诗人无忧无虑、面带微笑的神态又让人把引人注目的问题咽下去了,屏息静气地听他想回答的问题 。“心离自己很远” 。这个蕴含佛家智慧的回答一出,读者们都发出了一声好哭,而且合情合理 。越尝越有味道 。使人想起了“无论是风还是心”的佛教故事,想起了“万物由心生,万物由心造”的思想 。仿佛有一种无限的滋味突然涌上心头,把抽象的哲学道理变成了生活的场景 。没有一丝理由,却让大家心领神会 。
至此,感情丰富敏感的读者已经看得入迷,诗人的画面却突然急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芬芳的菊花掩映在一道篱笆下,一座山峰撑起了天地 。诗人一边俯瞰南山,一边随意采菊 。多么悠闲的生活场景和姿态啊!就这一句话,人类文明史以来的所有利益都消失了 。寺庙江湖,招贤纳士,思女心切,爱恨情仇都消了,或者已经被淡化得轻如南山上的一株草,可以忽略不计 。突然,他们是如此的富有,似乎整个画面都弥漫着菊花的苦香,天地都弥漫着菊花的芬芳,以至于把世间污秽的血、气、铜、臭都驱逐出去了 。在这幅清晰干净的画面中,我们看不到诗人的表情 。他似乎背过身去,传达的只是悠闲的意思 。
无论从风景的选取,还是诗人的存在,一切都是一个极大的空白 。在这幅凝练的画面中,一个如庄子逍遥游般宏大的宇宙向读者敞开,这种神秘的意境征服了所有人 。苏轼说,“圆明之意不在诗,而在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出自采菊,不看山 。这是你最先看到的,所以你无忧无虑,健忘,无聊,疲惫 。这是无法在字与句之间寻求的 。”无忧无虑健忘的我,东奔西走,情景交融 。我不知道我是什么,我是什么,我是什么感受,让人拍手称快 。
他的诗里没有洪亮铿锵的音调和紧张的成分 。一切都刚刚好 。篱笆上的菊花刚刚好 。采菊的时候,南山的景色刚刚好 。当你在南山看到夕阳的时候,鸟儿正在黄昏时恰到好处地飞翔 。晚上的农村,自然的时间规律支配着一切 。所有的人和事都有各种各样的归宿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序稳定的 。陶渊明的这种号召,能引起人们深深的同情和向往,这是刻在人们天生的基因里的 。
它被认为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 。《归园居田》组诗从正面、侧面、背面模仿陶渊明的田园生活,运用蒙太奇、特写、绘画、渲染等多种手法,建构了一个宇宙时间空中理想生活的模型,称为宇宙时间空 。人在东方和西方都能被认出来 。
在这组《归园》诗中,陶渊明从第一首诗就讲述了“归园”的前因后果 。“大自然爱山丘”,他却“误入尘网三十年” 。归来后,他“揭开了田园生活的序幕” 。
“方宅十余亩,草堂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厅前”是江西农村最常见的场景,有田,有草堂,有榆柳,有桃花;“暖暖远村,伊一烟市场 。深巷犬吠,鸡啼桑树跳 。”远处村庄飘来的炊烟,带着柴火的温暖,是让人安心的人间烟火 。深巷传来的狗叫声,“深巷”的设定有着深邃的思想,既消除了狗叫声带来的轻微惊吓和威胁,又渲染了乡村的宁静 。如果是嘈杂的巷子或者繁华的街道,巷子深处的狗叫声是无法传播的 。
“桑树顶鸡啼”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农村生活细节 。一些学者想知道鸡是如何在树顶上啼叫的 。是陶渊明通过这种“不合理”的细节来表达政治的隐喻吗?其实生活在农村的人都知道,晚上除了进鸡橱,别人家的鸡都像鸟儿一样栖息在低矮的树枝上、桑树上、油茶树上等 。这类靠近人的树,一般都是年复一年修剪,方便采摘桑叶和油茶果 。树不高,枝干粗壮,非常适合鸡栖息 。这种生活的细节,只有陶渊明才能写出,即使能跨越几千年的界限,在今天的村落里依然可以成立 。这两句是陶渊明翻译汉乐府《鸡鸣》诗“树顶鸡鸣,深宫犬吠”,但比中国诗歌的境界要热闹得多 。桑葚还有一个重要的含义,就是农耕和纺织中的“织”,农村养蚕和纺织都离不开桑葚 。这个形象也出现在桃花源,“沃土美池桑竹之属”,这是农业社会的基础 。所以,陶渊明的田园生活既理想化又现实化,像一个小宇宙,既实用又可持续 。
第二个讲的是宁静的乡村生活,“野地里人少,穷巷里车轮少”,是“没有车马喧嚣”的另一种表达 。生活做减法后,很多时间都是空白的,突然变得轻松通透 。“白天遮匪警,空屋做梦”,大白天可以关上门,在室内坐着发呆 。每一句都在说岁月静好,“静”字会层层递进 。“在傅的音乐中,人与草来来去去” 。诗人不想独立于世,从此要与人交流 。《穿衣草》写的是动态的,在田间外的小路上走过人迹罕至的地方,那里草茂盛,刷着衣服草,仿佛他能听到茅草扫在衣服上的声音 。动则静 。可想而知,长满杂草的小路异常安静 。这是一种荒野 。下一句“相见无话可说,但会向桑妈学习 。”这里有一段对话,但这段对话既不是“私人的”,也不是“吵闹的” 。它讲的是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生长是喜人的 。这样的对话散发着淡淡的喜悦和慵懒的语气 。描述了诗人归乡后“长期在笼中,返璞归真”的内心放松状态 。相对于“尘网”里的生活,这样简单美好的田园生活是极其可贵的 。
第三首《南山种豆》,是陶渊明田园诗中最突出的一首 。读这首诗就像和陶渊明一起去南山种豆子 。肩上扛着锄头的背影,缓慢的脚步,狭窄曲折的山路,路边拂过他身体的草叶树木的枝条,渐渐打湿他衣服的夜露,天空中渐渐明亮起来的月光,也许还有陶渊明的脚步踏在泥土上的声音,嘴里不成调的歌声,山间的鸟鸣,一个个在诗中若隐若现,像一群焦平面在他眼前展开 。不需要更多的描述,更多的生活场景 。这个剪影现在近在咫尺,近到可以看到他锄头上的泥土,泥土里卷曲的草茎,闻到他身上湿漉漉的汗水,隐约看到他嘴角的笑意 。诗人的“许愿”快感和满足感充满了诗意,人们读到这里会感到温暖 。这就像一天的工作,精神充盈身体,身体放松,生活充满了微小而明确的意义,眼前的一切琐事都堆积着触手可及的幸福 。这是平淡、自然、和谐、稳定、有希望的 。
第四首《远游山川,赏野林》,讲的是陶渊明田园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他的娱乐,类似于现代人的旅游活动或爬山 。这实际上扩大了农村生活的外延 。农村生活不仅仅局限于在庄稼和村庄周围劳作,还有更多的参与方式 。“远赴山河”与“久居笼中”形成了另一种对比,再次暗示了我们农村生活与“尘网”生活的对比 。这首诗写的是陶渊明和他的家人带着他们的子侄旅行,在山里徒步,看到了一些过去岁月里有人居住的地方 。“有井灶之残,有桑竹之残 。”房子已经倒了,只留下井台和火炉的痕迹 。桑树和竹子是人活着才能种的树,需要有人照顾 。这里的桑树和竹子长得不好,因为没人管 。“请问收工资的,谁是这样的?交于我,无死”,陶渊明在这首诗中触及了生死问题 。有人认为这是写当时的社会现实,战乱不断,难民遍地,十室九室空 。其实在诗中,陶渊明去的地方是比他生活的乡村更偏僻的山林 。如果这样的地方因为战乱而“死而不复”,那么陶渊明的田园生活是不成立的 。陶渊明在诗的开头故意设置“尽量带子侄”,突出伦理上强烈的血缘关系,就是为了和下面的“死不瞑目”做一个触目惊心的对比,并列生死交叉的时间空 。当年住在这里的也是子侄成群笑 。现在,他们快乐吗?百年后的诗人和子侄们在哪里?“人生看似虚无缥缈,到头来却什么也不会有 。”陶渊明揭示,生命之死,不是为了探幻,是为了不执着于世间 。
《归园》第五首,写的是从山林中归家 。起初他很失望,但“山涧清浅,遇足而止”,大自然中一股潺潺的清流,激起了诗人对生命之美的无限眷恋 。死亡虽然空算不了什么,但生在世上自有它的丰盛 。大自然生机勃勃,一条浅浅的山涧,在山间活泼地流淌,像你脚上的泥土一样洗去死亡的阴影 。当诗人回到自己的花园时,“喝了我新煮的酒,一只鸡走近了 。”诗人在直面死亡之后,由生而死,对生命变得更加热情 。这是陶渊明的态度 。
【《饮酒》是田园诗吗 什么是田园诗】陶渊明的田园诗和他不朽的代表作《桃花源记》相互印证,把当时社会最上层的贵族所鄙夷的农活生活置于艺术的最高层面,让所有读过田园诗的人都向往桃花源和诗意的田园生活,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种下一个“田园梦” 。(朱虹、/文)
推荐阅读
- 情圣卡萨诺瓦Il在线观看 情圣卡萨诺瓦
- 普萘洛尔治疗焦虑症 窦性心动过速治疗
- 苏州商标注册的步骤是怎样的? 苏州商标注册
- 颈椎压迫神经能自愈吗 脊椎压迫神经
- 安全感 什么叫安全感
- 南汇桃花节什么时候开始 南汇桃花节的介绍
- 简短的寝室特色介绍 如何写寝室特色介绍
- 四季的雅称 玄英是哪个季节的别称
- 为什么炒肉不需要焯水 肉类焯水的正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