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的由来及习俗有哪些 立春的来源和风俗

立春的含义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立春的由来及习俗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立春的由来及习俗,欢迎查阅!
立春的由来及习俗
1、立春节气的由来
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在天文意义上它标志着春季的开始 。今年的立春节气从2月4日开始,到2月18日结束 。
对立春的理解,古籍《群芳谱》中这样解释的:“立,始建也 。春气始而建立也 。”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 。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春天的序幕还没有真正地拉开 。
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 。
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 。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 。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的“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 。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
2、立春有什么习俗
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 。但从气候学上来说,立春只是春天的前奏 。我国东北、西北地区清明入春,华北地区春分入春,长江中下游惊蛰入春,西南地区雨水入春,只有华南地区立春节气可作为春的开始 。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重大节日,叫立春节 。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 。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 。这种活动影响到民间,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迎春活动 。
立春时民间有“咬春”的习俗,立春吃春饼,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而“咬春”嚼萝卜,则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一个咬字,是心情,更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种韧劲儿 。
立春节气是怎么确定的
1、斗柄指向法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原以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指向确定 。我国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奥的观星文化 。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季节变换有密切关系 。北极星位于地球地轴的北端,在北斗七星中的天璇与天枢连线的五倍延长线上 。由于地球的自转,而北极星正好处在天球转动的轴上,所以相对不动,而在轴边上的北斗星看起来就象围绕着北极星转一样,这就产生了“斗转星移” 。
北斗七星是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的重要星象,斗转星移时北半球的黄赤交角及其附近地域的气候、物候亦在渐变,因此成为上古时代人们判断季节、节气变化的依据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北半球黄赤交角及其附近一带的气候、物候变化特点 。《说卦传》曰:“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齐乎巽,巽东南也 。齐也者,言万物之絜齐也 。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 。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 。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