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专家介绍说 , 立春之日民间有“鞭春”“打春”的习俗 , 就是鞭打春牛 , 这种方式体现了人们对五谷丰登的美好期盼 。
打春的风俗 , 最早来自皇宫 。传说立春这一天 , 皇宫内外都要把它当作节日一般 , 是要格外隆重地庆祝一番 。最早有立春之日要把皇宫门前立的泥塑春牛打碎一说 。《京都风俗志》一书中曾记载:宫前“东设芒神 , 西设春牛 。”礼毕散场之后 , “众役打焚 , 故谓之‘打春’ 。”那时 , 人们纷纷将春牛的碎片抢回家 , 视之为吉祥的象征 。
迎春
由于是春天的开始 , 我国民间都把立春作为节日来过 , 称为立春节 , 在这一天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 。专家介绍说 , 立春日迎春 , 是在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 , 历史悠久 , 在三千年前就已经出现 。
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 , 祈求丰收 。回来之后 , 要赏赐群臣 , 布德令以施惠兆民 。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 , 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最初的活动很隆重 。文献中有很明确地记载:立春前三日 , 天子开始斋戒 , 到了立春日 , 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 , 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 , 祈求丰收 。
那么为什么要在东郊迎春呢?因为当时祭祀的勾芒是主管农时的 , 称芒神 , 传说他居住在东方 , 所以就将祭祀的活动定在了东方 。后来 , 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是在东郊了 。
到了清代 , 迎春仪式演变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 。据《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立春先一日 , 顺天府官员 , 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 。立春日 , 礼部呈进春山宝座 , 顺天府呈进春牛图 , 礼毕回署 , 引春牛而击之 , 曰打春 。”清人所著的《清嘉录》则指出 , 立春祀神祭祖的典仪 , 虽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岁朝 , 但要高于冬至的规模 。可以看出立春在很早之前是相当受重视的 。
咬春
这一天 , 中国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 , 称为“咬春” 。但是各地的不同风俗又有不同的表现 。
最早的记载显示咬春吃春饼 。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 , 既为防病 , 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 。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 , 食芦、春饼、生菜 , 号‘菜盘’ 。”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