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斯海默谈中国 米尔斯海默

米尔斯海默(米尔斯海默论中国)
叶成:地缘政治的批判与重建: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
作者简介:叶澄澄,时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博士生,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 。
来源:本文摘自《中国周边地缘环境新趋势》一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时政与民族关系分析
微信平台编辑:周悦
摘要:
本文在总结地缘政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结构/过程和物质/社会的二分法对地缘政治的范式进行了区分和综合 , 并借助实证主义提出了“因素+机制”的初步分析框架 , 实现了过程与结构的统一 。地缘政治是一个动态系统,通过内部过程逐渐推动结构性变化,尤其是生产和观念的变化 。因此,具体的政策研究不应仅仅停留在过去的历史经验上 , 而应着眼于具体的生产方式和历史情境 。本文的核心观点是,在地缘政治体系中,一个国家的地缘禀赋最终通过外部结构和内部生产过程的压力推动国家体系的变迁,从而决定一个大国的兴衰 。
地缘政治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建立了一百多年,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古希腊和春秋战国时期 。一个国家的地理禀赋包括其规模、区位和资源,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地理禀赋与国家兴衰的关系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经久不衰的话题 。然而,地缘政治理论仍然停留在前社会科学时代,许多地缘政治理论仍然经不起科学方法的实证检验 。本文借助科学方法对地缘政治理论进行分析 , 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因素+机制”的分析框架 , 构建一个科学的地缘政治理论 。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目的不是提出一个宏大的叙事性地缘政治理论,而是提出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即阐述地缘政治分析需要注意的方法论问题和需要考虑的基本因素和机制 。这篇文章大致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概述了地缘政治学的研究现状,涉及概念界定、理论框架和变量选择 。第二部分描述地缘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 以结构/过程和物质/社会二分法区分以往理论的范式 , 提出科学主义的案例比较和因果机制的分析方法 。第三部分提出地缘政治的基本分析框架,统一地缘政治的结构和过程 , 提出地缘禀赋影响一个国家命运的三条路径 。第四部分从非线性关系、自相关关系、高尔顿问题和地缘政治态势三个方面论述了地缘政治的复杂性 。第五部分是结论,强调本文的分析框架对于理解地缘政治和构建科学的地缘政治理论的意义 。
现有地缘政治研究述评
虽然国内外学术界对地缘政治有大量的文献和有益的探讨 , 但更多地局限于政策研究的范围,缺乏方法论上的探讨 。本文对方法论的强调并不是贬低过去的历史方法或解释方法,而是借助科学方法为地缘政治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对过去的研究方法进行补充 。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 , 过去的研究存在以下问题 。
(一)概念界定的问题
在国际关系的分支中,地缘政治的定义可能是最复杂的 。鉴于此,笔者对这些定义或理解进行了梳理 , 以了解其不同的本质 。为了讨论地缘政治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作者用学术/非学术、决策/非决策的标签来区分不同类型的地缘政治概念的运用如下,并列举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地缘政治研究文献作为例子,当然文献本身也是说不完的 。
表1不同类型的地缘政治概念
(1)应用地缘政治主要指领导者和决策者对地理和现实政治的理解 。其对地缘政治的理解可分为三类:一是接近权力分配或现实政治结构,地缘政治几乎可以成为政治结构、国际体系或国际格局(如地缘政治格局)的代名词;[1]二是主要指国家之间的军事和安全竞争(通常是为了领土扩张和控制陆海枢纽);[2]第三,大战略或国家战略在地图上的发展 。[3]
(2)决策学术研究探索地缘政治的实践理论,被Authour Thail称为X的地缘政治,X可以是能源、信息、中东等等 。[4]通常见于智库和研究机构 , 以地缘政治作为具体问题的分析工具,通常强调特定领域的国际竞争 。[5]
(3)大众地缘政治将地缘政治视为一种广义的社会文化现象,由媒介和文化构成,形成于跨国的大众文化中,包括大众市场中的杂志、小说或电影 。[6]这个维度的概念主要见于国外学者关于媒介、身份、文化等因素对地缘政治影响的研究 。[7]
④地缘政治理论研究通常参与科研机构和理论讨论 。它研究的是国际体系中地理与行为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地理对行为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8]大多数知名的地缘政治理论都属于这一范畴,应用这一概念的文献也包括地缘政治思想史的研究 。[9]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