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范文

案例分析模式(初中作文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设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如何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教学实践的目标 。我觉得作文教学中的读与写、玩与写的结合,是一种人与自然的感情交流,是一种美的享受 。本案例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1.写游记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写游记?
2.如何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借鉴所学课文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
3.学生写游记应该得到什么?如何获得?
4.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主题]
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写作能力,注重个性发展 。
[教学段落记录]
老师介绍:同学们,我们跟随郦道元、刘大姐的脚步领略了三峡的壮美风光,跟随赵的脚步走进了周庄,了解了江南水乡的魅力和源远流长的文化,跟随的行踪领略了青海湖的神秘和梦幻,跟随来到美国纽约,了解了国际大都市的异国风情 。我们还跟随柳宗元、苏轼、徐霞客、袁宏道游览了中国的名山大川 。古往今来,面对祖国的山河和四季的美景,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精美的篇章 。无论是他们的创意,还是他们的笔法,都值得仔细研究 。今天这堂课,老师想和同学讨论如何写游记 。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来说说:
1.游记要有真情实感 。比如《小石塘书》,表达了柳宗元被贬的不幸遭遇,倾诉了作者的愤懑和苦闷 。
生:写游记要抓住重点,细节要适当,比如《衡山之行》的过程 。
生:写游记要清晰 。比如《巴东三峡》的写作顺序是:西陵峡-巫峡-瞿塘峡 。
老师:学生说的是对的 。写游记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屏幕显示)请一位同学朗读:
首先,按照浏览顺序描述风景
第二,抓住浏览的重点,把过程写详细 。
第三,简述写作前后,情、理、景的结合
老师:写作时,在仔细观察景物的基础上,按照看到的先后顺序,写出你看到的景物 。这样才能有条理,理解自然,避免杂乱,观察风景 。通常有两种方法 。这两种方式是什么,同学们?
1.定点观察换位法 。
老师:学生们是对的 。关于我们学过的课文,请详细介绍一下这两种方法 。
生:我们学过课文《衡山之旅》 , 说的是爬到山顶看到的风景属于定点观察 。
生:我们学校的《巴东三峡》采用了换位的方法 。他一边浏览一边改变位置 , 一次观察一个地方 。
老师:看来学生们已经把所学课文中的写作特点与写作巧妙地联系起来了 。写游记,不仅要注意线索,还要抓住重点,详细描述过程 。怎么才能抓住他们呢?谁能接触到学过的课文?
1.抓住景物的特点,比如《巴东三峡》,作者抓住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的特点来写 。
2.抓住印象最深的景点来写 。比如《周庄水韵》作者就详细写了第三次去周庄的事 。
3.把握人文景观,比如青海湖这个奇幻的湖泊里的传说和典故 。
老师:学生们说的都有道理 。我们在一次浏览活动中看到了很多风景,却无法把一切都写下来,于是就成了“流水账” 。我们应该把看到的印象比较深刻的风景写下来,剩下的就简单写一下 。
师:写游记前后,要把情、理、景结合起来 。请告诉我怎么写 。现在分组讨论3分钟,回答时各组代表回答 。
学生(代表第一组):开头和结尾要写得简短 。开始的时候,你要交代清楚时间 , 地点,人物 。如《衡山之旅》开篇“十一日,风烟尽去,城净如浴” 。拄着拐杖爬山 。"
生(代表第五组):结尾用议论文或抒情的方式写下自己的感受,比如《承天寺夜游》结尾:“哪一夜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但很少有闲人像我们的耳朵一样 。”
老师:学生的回答可以把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写作结合起来 。其实写作文的时候,就应该把自己的感情融进风景里 , 写出真意 。在写景的同时,也要努力探索人生的真谛,让读者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得到启迪和教育 。
师:前面我们主要讲了写游记应该注意的问题 。其实要写好游记,要学会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写场景 。学生可以思考哪些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谈一谈(讨论5分钟) 。
学生(代表第三组):可以用换景的表现手法 。描写景物时,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如比喻、拟人、排比、引用、夸张等修辞手法 。比如《巴东三峡》,就是各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