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寓言故事的名称 寓言成语故事有哪些( 二 )


现在再拿起这些东西,虽然还是无法解释它们的合理性和内在逻辑,无法抹去它们永恒的光芒 。就像一个处于叛逆期的十几岁的孩子,总是不喜欢自己的父母 。没有对错 , 他处处反对他们 。随着阅历越来越丰富,他觉得父母之光伟大而正确 。再把镜头拉回来 。其实“一眼望去 , 一个心甘情愿的男孩会走进一口井”是一个深思熟虑的设计,因为这是一种大家都能理解的心情 。其他例子不一定有这种普遍效果 。这个例子很恰当,就像一个理想中的美女 。一分太胖,一分太瘦 。
孟子不打算更进一步,但他给出了其他简单的例子来帮助说明 。他说,人善良是自然的 , 就像水的本性是往下流一样 。水虽然可以引到山上 , 但水的本性不是往上走 。而人的坏不是由人性决定的 , 而是为什么呢?他没有再说话 。现在我们知道水向下流动是重力的结果 。够了 。普通人不需要问引力是怎么来的,大爆炸之前有没有引力等等 。同样的,知道人性本善,人性源于天道也就够了 。这是当时的套路,这个度把握得很巧妙 。即使有漏洞,也不足以反驳这个理论,因为没有人能证明他是错的 。
一个人坏 , 不是他没有这些好的天性 , 而是他放弃了这些天性,没有好好培养 。他怎么培养他们?孟子提出了一套修养方法,求自助 , 注重保持天资四心 。然后 , 培养四心,不要好贪 , 甚至不要培养正直 。如果违背了这四心 , 就要想办法找回来,让他们放心 。如果你总是反省自己 , 你会获得巨大的快乐,你会变得反身 。
2.庄周梦蝶
庄周过去的梦是一只蝴蝶,一只活灵活现的蝴蝶,是自我隐喻的 。我不知道周野 。然而,如果我感觉到了,它会永远存在 。我不知道周的梦是蝴蝶而蝴蝶的梦是周和 。跟周蝶 , 肯定是有区别的,这叫物化 。
在庄子书中众多有趣的寓言中,这个寓言应该是最奇特、最神奇的 。也就是说,庄子在梦里变成了一只蝴蝶,他非常骄傲地飞来飞去,真的像一只快乐的蝴蝶,但是当他醒来的时候 , 他发现了自己 。然后,他问是庄子的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的梦变成了庄子,谁是梦的人,谁是梦的对象,他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但我不得不承认 , 周和蝴蝶之间肯定是有区别的,而这种区别就是事物的变化 。
所以,魔术不是梦,而是问题 。你可以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 。由此可以推断,做梦梦见自己变成其他动物或其他人,甚至是无生命的东西,绝非不可能,尽管这很不寻常 。这种情况的背后,其实有他很深的想法 。
有人把这个寓言解读为悲观 , 但也不尽然 。这是《齐物论》的最后一篇,表达了庄子的天地与我共存,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它强调自然和人类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统一就是事物的统一,把各种性质不同的事物都看成是统一的 , 没有任何差别 。还有道为一的观点,也支持这种观点,即在道的层面上,万物都是一样的,人应该被视为宇宙的一员 , 而不是异类,不是一种优越的存在,即人和事物没有或者不应该有世俗的存在 。
庄子借助颠扑不破的梦提醒大家,他对世界的理解是,周和蝴蝶没有区别,是一回事 。他和蝴蝶贯穿着同一个道,然后天地万物都是一样的因为宇宙只有一个道,只是我们感知不到,只能体验到 。在体验层面上 , 周和蝴蝶确实是不一样的 , 这叫物化 。这是可以感知的,但只是表面上的区别 。他反复强调 , 他告诉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我们要用辩证的方法,要一分为二地看,这样才能看得透彻,了解世界的规律 。而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其光圈紧紧瞄准宇宙规律的根源,却忽略了对现象世界的关注,甚至与世俗的日常伦理背道而驰 。所以经常被批评为灵生,被动逃避,空谈退 。它确实有这种倾向,是因为它不能对现实生活的指导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但魏晋投机之风却深深影响了700年后的一批文人 。
3.自相矛盾
楚人有盾有矛 , 素有云:我盾强,无所困 。他还称赞他的矛,说:“我的矛的好处会困住一切 。” 。或者:拿孩子的矛,套孩子的盾,等等 。人们能够做出反应 。坚不可摧的盾和坚不可摧的矛不能站在同一个世界里 。
众所周知,这是一个被后人总结为自相矛盾的成语的寓言 。出自韩非子的书 。他说一个卖武器的人在吹嘘自己商品质量的时候爆了头,留下了漏洞 。结果一句话就暴露了 , 尴尬收场 。世界上可能有无敌的矛,也可能有无敌的盾,但两者不可能共存 。他也是一个虚构的寓言,矛盾一词的最早来源 , 充分体现了韩非子机智敏锐的思维风格(韩非子有一个毛病,就是犯口吃,上帝稍微为他关上了一扇门,但思维之窗却比常人开得更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