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司都是干嘛的 科技公司做什么赚钱

12月15日 , 博里科技两次向HKEx提交,并在招股书中更新了2021年上半年的最新业绩 。11月,公司董事长何显汉在接受风云浙商采访时表示,公司已经接受了两轮听证会,上市工作正在按照设定的时间表推进 。
作为国内第三大PCR(聚合酶链式反应)设备、试剂、耗材生产商,博日科技2021年H1营收7.88亿元;净利润3.55亿元人民币(超过2020年全年) 。这种业绩走势与盛翔生物、金奎大基因、金隅医药等核酸检测概念股颇为相似 。
2019-2021H1部分核酸检测概念公司营收(数据来源:wind)
据了解,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我国qPCR(荧光定量PCR)设备市场中 , 进口企业占据了75%-80%的市场份额 , 赛默飞世尔科技、伯乐、罗氏、赛沛等国外公司已经进入了大部分采购终端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 , 国内设备制造商得以扭转局面 , 改变现有格局 。2020年中国市?。?博里科技qPCR探测器市场份额按销量计提升至14.5% , 排名第三;出口量在国内PCR设备厂商中排名第一 , 市场份额24.5%(招股书数据) 。
那么,在国内几十家经营PCR仪的公司中,博里科技为什么能脱颖而出?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国内企业能否继续并加速进入PCR分子诊断细分市场的更多终端?
新冠疫情打破qPCR设备的固有市场格局
新冠肺炎疫情后,公众不再熟悉核酸检测和PCR等术语 。PCR是通过扩增特定的RNA/DNA片段来检测病原体 。目前第二代技术:qPCR(实时荧光)是主流 。
“qPCR在技术上是成熟的,没有太多挑战 。日本科技的优势在于生产管理 。他们使用日本的管理系统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美国厂商的仪器缺货无法供应,博里的生产系统运行稳定 , 加上中国的人员保障,直接全球发货 。”一位分子诊断行业人士告诉36Kr 。
日本科技株式会社于2002年正式成立 。它是一家独立于日本Ferrotec中国集团的先进仪器制造商 。其参与PCR基因扩增仪的研发可以追溯到1997年 。招股书显示,博里科技最初由日本商人山中伸弥和中国商人王共同创立,山中伸弥是日本先进制造企业Ferrotec的创始人 。
目前,博日科技董事长何显汉仍是Ferrotec的董事、总裁兼CEO,在半导体和医疗领域有数十年的积累 。何仙涵出生在浙江上海,他的经历很传奇 。1982年考入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系,后赴日本留学 。获得早稻田大学和日本大学双硕士学位,在日本工作生活多年 。其招股书还显示 , “何先生从日本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和制造技术,并应用于日常经营管理 。”
仪器、试剂、耗材、移动实验室等产品线 。日本的科技主要集中在PCR检测的各个方面 。具体来说,仪器产品主要有核酸提取仪、基因扩增仪、qPCR检测仪;包括试剂样品保存液、核酸提取试剂和PCR检测试剂;消耗品包括穿孔板、吸头等 。用于测试 。
日本技术产品线,来源:招股说明书
从销量来看,2020年 , 博日科技的PCR仪器销量约为9.6万件(含核酸提取器、基因扩增仪、qPCR检测仪),是2019年的4.2倍;试剂销量约8078万份,是2019年的9倍 。与2020年同期相比,2021年H1仪器销量同比下降24%,但试剂销量仍在飙升 , 达到7710万份,与去年基本持平 。
虽然今年我国新冠肺炎疫情总体态势趋于稳定,但散发和聚集性病例也时有发生 。核酸一体已成为大部分城市抗击疫情的重要举措,部分地区将进行六至七轮核酸一体,因此新冠肺炎核酸检测试剂销量持续激增 。这也体现在核酸检测公司的业绩上 。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根据姬野常青经济研究所的报告,通过对招标平台上405个PCR仪器中标信息的统计,在31个品牌的PCR仪器中 , 进口PCR仪器占总数量的80% , 赛默飞世尔科技占35%,其次是博乐(20%)、罗氏(11%)和赛培(7.6%),4个品牌占71% 。
“qPCR的市场参与者曾经非常稳定 。主要原因是试剂盒申报(医疗器械注册证)时,需要指定机器 。例如,大多数试剂盒被报道为ABI 7500(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的PCR仪器型号) 。一般医院不会更换PCR仪,所以没有配套的试剂盒 。”上述分子诊断行业人士介绍 。
简单类比一下,PCR仪就像苹果手机 。肿瘤基因检测、遗传病基因筛查等不同适应症的试剂盒,就像APP Store里的不同APP 。换个安卓手机,app就没法在上面运行了 。所以医院、科研机构等习惯了相应生态的单位(如ABI7500指定试剂盒)没有动力更换qPCR仪器 。
疫情发生后 , 新冠肺炎对核酸检测试剂盒的需求急剧增加,Bori技术的这一适应症的试剂盒也被授权紧急使用 。自产的试剂盒大大推动了qPCR这个品牌仪器的销量 。招股书显示,2019年,博里科技qPCR仪器销量为875台,2020年增长至4850台 , 增长了5倍 。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也提高到14.5%,超过罗氏等外资巨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