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主”与“外”之名“肾为之主外”之义

“肾为之主外”出自《灵枢·五癃津液别》:“五脏六腑,心为之主,耳为之听,目为之候,肺为之相,肝为之将,脾为之卫,肾为之主外 。”在《灵枢·师传》中亦有“肾者主为外”,由此可见“主外”是肾生理功能的重要体现 。在现有诸多论述中对于“主外”的理解,大都围绕着肾与卫气、腠理皮毛和太阳膀胱经等观点展开 。笔者以为对于“肾为之主外”尚有可以发挥之处,论述如下 。
1.辨“主”与“外”之名   1.1  肾为“主外”之“主”  
  《说文解字》有云:“主,镫中火主也 。”“主”的本意为灯芯上的火苗,是“炷”的本字,后演化为守位而通明,有主宰、主位之意 。本篇唯有“心为之主”和“肾为之主外”以主为名 。可见“主外”反映了肾除具统御“外”的功能之外,尚有为诸“外”之根本的含义,这也与肾主蛰守位的生理特性相一致 。
1.2  肾其“主外”之“外”
  “肾为之主外”的观点主要集中在对于“外”的理解,一般来讲,“外”为表,但“外”的概念既可以是具体的,又可以是相对的;既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 。笔者以为肾“主外”之“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内外之辨,即“外”是相对“内”而言的 。内外的概念虽有绝对性的一面,但大多是据其相对性而言,如从脏腑和形体官窍的关系来看,脏腑为内,形体官窍即为外;而从脏与腑的关系来看,脏为内,与其相表里的腑即为外 。  阴阳属性是划分内外的标准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 。”《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 。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 。”因此阴阳的属性也是划分内外属性的依据,如在十四经的体表循行分布中,手足三阳经与督脉行于四肢外侧和背部故属于外 。外者,发于外之势,趋于外之气 。从另一方面来说,“内”与“外”并非单独指相对位置上的内外和阴阳属性的内外,“外”也可以是一种运行的趋势,如在脏腑的生理中“脾为胃行其津液”而荣养四肢,即是趋“外”的体现 。“外”有排斥、抗拒之意 。《公孙龙子·坚白论》云:“坚、白不相外”,“外”即斥拒之意 。于发病学角度而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正气论邪,则无论内邪、外邪具可谓“外” 。“外”有外界之意,所谓“天人合一”,“天”即“外” 。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言:“夏三月,此为蕃秀……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人体感应外界环境变化,并主动调节自身与之适应的生命活动是对“外”的重要体现 。“外”,远也,言所至 。一身之精气血津液所至亦可以谓为“外” 。“外”以远谓,言其至微,《中藏经》云:“阴阳济等,各有攀陵,上通三寸曰阳之神路,下通三寸曰阴之鬼程 。”“鬼”与“神”于身言其至微玄远 。综上所述,对于“主”与“外”概念的理解是探讨“肾为之主外”含义的立足点,也是进一步从更加宏观的角度认识“肾主为外”机制的理论基石 。
2.“肾为之主外”之义   何谓“肾为之主外”,从具体来讲“肾为之主外”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