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主”与“外”之名“肾为之主外”之义( 二 )


2.1  “肾为之主外”主体表官窍  
  所谓体表官窍,通常意义上就是身体之表、五官之窍 。笔者以为体表之体非独指身体,亦可以为脏腑之体、筋骨肌肉之体;而官窍之窍亦非独五官之窍,应为一身脏腑开阖之门 。  其一,“肾为之主外”即肾主一身之“表” 。《灵枢·本脏》云:“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 。三焦为交通元气、清气之枢,水谷精微输布往复之所,可以内荣五脏,《难经·六十六难》云:“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 。膀胱虽为“州都之官”,而足太阳膀胱经脉行于体表而固护周身,有“巨阳”之谓,“巨阳者,诸阳之属也”,而“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腠理者,《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谓:“腠者,是三焦通会真元之处,为血气所注 。理者,是皮肤藏府之文理也 。”综上而言,肾合三焦、膀胱而应于腠理毫毛,而主一身之“外” 。其二,“肾为之主外”即肾主一身之“窍”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 。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涕泣具出矣 。”肾藏精气,随着人体衰老,肾中精气渐而亏虚,及“气大衰”,而九窍为之不利,说明一身官窍亦有赖肾之精气的充养而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素问·水热穴论》云:“肾者,胃之关也 。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 。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 。”肾为胃关,一则六腑传化物,“实而不能满”,赖肾气为之通降,腑有“七冲门”,七门开阖而“肾为之关”;二则肾为脾胃之关,以肾合三焦膀胱应腠理皮毛,水谷津液能否出入脏腑荣养四肢百骸取决于肾司关门的功能,“关门不利”故“聚水” 。由此可见,肾主一身之窍,司其开阖,有谓“肾者,胃之关也”为“肾者,谓之关也”,从肾为一身官窍开阖之主见之,不无道理 。
2.2  “肾为之主外”主一身之气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谓“生气”者,生命所立之气,身体生发之气,“生气”之本,“本于阴阳”,而又有“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五脏之中,能“藏精而起亟”者唯有肾,故《素问·刺禁论》有“肾治于里”之言 。而能“卫外而为固”者亦肾,故《灵枢·五癃津液别》有“肾为之主外”,故“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肾主一身之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肾主生发元气 。肾为先天之本,元气所出,主司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 。”如前文所说,“外”可以为发于外之势,元气作为人身之“生气”向上向外,不断推动着机体的生长发育,生发于外体现在“齿、骨、发”的变化,充养于外体现在“筋骨、肌肉”,女子则月事以时,男子则精气溢泄;而元气衰少,人体生发于外的功能减退,故先面焦发白,元气无以生化气血,而后天癸竭而无子,元气不能充荣于外,终而“形体皆极”,元气衰,肾不能为之主外,而“齿发具去” 。第二,肾为诸气之根本 。人身脏腑之气,虽有上下出入之异,其实具走于外,五脏得精气而用诸四肢百骸与形体官窍,或营润脏腑输布腠理,故谓“满而不实”,以藏故而“满”,而输于外不止,故“不实”,故五脏之气具发于外;六腑受盛水谷,为传化物,泌清浊,以通降为顺,出糟粕于下,其气虽降,亦趋于外 。人身脏腑气,其出于外需要肾中命门之火的温煦鼓动,故《景岳全书·传忠录·命门余议》云:“然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 。”人一身之气是由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与五脏六腑之气构成的统一整体,其气开阖出入,源于天地,合于中脏,皆走于外而复于内 。诸气发于外,肾为之驱动;能复于内,肾为之根本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 。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又有“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肾治于里”,而能“主于外”,故“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 。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以肾不失根本,故而“气立”,以“气立”而能“肾为之主外” 。  第三,肾主正气,卫气生于肾 。正气是机体抗御外邪,调节平衡和具有修复能力的气的总称,在内经中,正气亦可谓之为神气、真气、精气 。《灵枢·刺节真邪》云:“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行而充身者也 。”真气是发源于内的先天精气与后天谷气相调和而充养周身维持一身功能之气,身以此气能立,邪以此气能去,亦可以谓为神气,故《灵枢·小针解》云:“神客者,正邪共会也 。神者,正气也 。客者,邪气也 。”邪非人身所故有,故谓之客,客者来于外,故《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邪不自生,如天地之气逾人所受,人事龃龉出人所度,故邪气因外而起于内 。正气根于肾,谷气为之辅佐,而外达脏腑皮毛,逐邪所客,故可以谓“肾为之主外”;“外”即为正气输布于外,荣养修复的能力,亦为正气拒邪于外,使之不内诸身的能力 。卫气是构成正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正气抗邪功能的具体体现,《灵枢·本藏》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卫气散行体表,亦散布脏腑之表,故《素问·痹论》云:“卫气……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卫气也是阳气的功能之一,“阳者,卫外而为固也”,有邪则卫气御阳以卫外,无邪则卫气和阴以固表,故卫为主外之气 。《灵枢·营卫生会》有“卫出下焦”,卫气为肾中阳气所化生,《灵枢·邪客》云:“地有泉脉,人有卫气”,《灵枢·水热穴论》又云:“地气上者,属于肾”,又有《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卫出于肾,为肾所主 。《灵枢·卫气行》有“卫气……日行十四舍,人气二十五周于身有奇分与十分身之四,阳尽于阴,阴受气矣 。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一周 。”卫气随着阴阳盛衰而出入于肾,故肾为卫气之终始,主卫气之节 。综上所述,卫气为主外之气,而肾为主外之根,故可以谓之“肾为之主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