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医家治学与临证 , 在享受卓越中 , 学必悟 , 悟而生慧 , 之后把神鉴的妙要箴言 , 寄给广大读者 , 是卢祥之教授《医溪絮语》的新奉献 。 《医溪絮语》谱写的是 , 清末至当代107位大师119则金玉名言和悉洞窍卻的解读卓见 , 由这些珠玉串成光耀的宝链而示人以智慧和优美 。清末至今的中医药百年 , 价值认同跌宕伏起 , 总结传统并向现代求索 , 在艰困中马越而奋 , 这107位大师的共同目标是守真向道、唯物有得 。本书记述的是他们如何探骊得珠及工巧价值 。此中 , 又由作者的“悟”得到开发而熠熠生辉 。所言悟者 , 通过意念或启发得觉悟、理解、获得认知 , 有所新见 。悟性是治学方法也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 从这点而言 , 本书在张扬119则闪光点的同时 , 也获益了灵发悟性之天机 。《素问·气穴论》有云:“世言真数开人意” , 此书以其“真数”而发蒙解惑 。 《医溪絮语》的119则 , 每则都以诗样的标题掇举大要 , 以医匠生风运斤之巧与读者共怡悦 。如第五则写清末民初“海内三张”之一的张生甫 , 所用的标题是“拘守成法 , 何以治病” 。此为张生甫先生的治医名言 , 在通权达变中创新 , 是张氏的绩笃法程 , 但这一标题的8个字的来源 , 除读书、实践之外 , 还寻步于当时变法自强的世风之浸染而催发 。我们有幸在这千字文的医话中 , 除读到了王安石、王韬、郑观应、粱启超等关于变法的言论外 , 作者还援引了光绪年间进士杨兆麟在殿试时 , 关于变法求强的策论试卷 , 以此知晓那个时期医家医学思想的背景 。张生甫以儒医研读《易经》 , 又研习道教精通养生 , 著《医学达变》《性道实学》 , 何廉臣称赞张生甫是“通遍之宏才” , 实至名归 。对倡“发皇古义 , 融汇新知”的章次公先生 , 介绍他辨证论治的风格 , 标题是“有是证用是药 , 其失在有偏有颇” 。伤寒学派大家黄竹斋 , 用“三阴三阳 , 本铃百病” , 标题就恢张了他的学术思想 。上海医家严苍山、严世芸父子各选一则 , 论严苍山文的标题是“道之一端 , 各有短长 , 为医需兼取百家 , 推陈致新” , 堪称海派学统;严世芸教授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 , 以其“调气活血 , 百病乃安”的标题示人 , 是治病、养生的警策 。当年 , 陈道隆先生曾为鲁迅诊治 , 他的“理法者 , 不拘一格;方药者 , 以简易繁;辩证者 , 去芜存菁” , 仅此一语 , 就可运思理路 , 传其法乳 , 外科大家顾伯华的“疔疮走黄 , 必以通下” , 是他治此病而愈的诀窍 。内蒙古苏荣札布大师的学术观点“八戒”“四法” , “八戒”是佛医戒疑、戒妒、戒卑、戒傲、戒躁、戒愁、戒嗔、戒悲;四法是运动、食、饮、大脑养生 。卢祥之先生除用医经、佛经、文字解读外 , 还特引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之九》和《知足吟》的原诗全文 , 诗医同墨 , 浑然天成 。第50则以蒲辅周先生“方有王道霸道”为标题 , 额目醒然 。“王道”“霸道”本是古代两种对立的治国术谋 , “王道”语出《尚书·洪范》 , “霸道”语出《史记·商君传》 。“王道”二字喻入医学 , 是李东垣同时代的医学家鲁斋许东垣的赞语 , 称他为“医中之王道” , 此语由李濂《医史·东垣老人传》引用而传开 。蒲辅周先生以补益、攻伐两法 , 或治内伤如相 , 治外感如将 , 或两者分用或合用治痼疾顽症 , 以十枣汤之用、皂荚丸配枣膏之用、保和丸加白术之用等为例 , 攻补巧施 , 疗效称奇 。近代针灸泰斗陆瘦燕 , 其绝技为“五行气法是针数取效之关键”一语而神超巧夺 。武术家王子平是武术伤科的正宗 , 其运筹造化外 , 由标题的一句话而道出:“擒拿与点穴 , 正骨理筋与一炉;手法与药物 , 练功相合于一体 。”“截断扭转 , 开一代温病新法门” , 标题一出 , 未待署名亮相 , 学者即知赞的是上海姜春华大师 。董廷瑶先生尝以弈理论医 , 畅其机杼的标题是:“捡谱对弈必败 , 拘方治病病必殆 。”厥阴病证 , 常令医不作为 , 若得氛奥 , 医患皆幸 。陈作霖大师的“情志致病 , 必取厥阴” , 此篇论与标题 , 治脉切证 , 要语得当 。是徽派又是海派的两籍医家王仲奇 , 本书所引称的标题是“辨病证 , 溯经络 , 酌盈虚 , 济升降” , 仅12字 , 播扬了巨匠辨证论治经意释怀的境界 。文化学者郑逸梅在《书法旧闻》中写道 , 世之擅岐黄术者 , 例段写医案方药 , 多工书 , 如有名医王仲奇者 , 处方字斟句酌 , 非常审慎 , 而书法又殊逸秀 , 故其医方 , 病家多保留 , 甚而付诸装裱 。诗家白居易语云:“天意君须会 , 人间要好诗 。” 导河积石归东海 , 学高为范医理臻 。折肱神效在于精以析理 , 灵妙为审机 。本书这些诗样标题 , 真让学人积心殷须会者也 。 读其书 , 不知其人可乎?作者卢祥之 , 安徽阜阳人 。幼承家学习医 , 后就读上海中医学院 , 又在山西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学位 。曾任中医药研究杂志社社长、总编辑 , 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社副总编;为中国科学院编审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客座研究员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高级顾问 , 山西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等学校兼职教授 。著《医海拾贝》《医窗夜话》《医坛百影》等多部著作 , 是知名的文化医药学者 , 也是集教授医师编审于一身的学术达人 。我读此书后获益很多 , 奇书共欣赏 , 佳作共怡悦吧!(孟庆云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溪絮语》华叶递荣传真术】
推荐阅读
- 洋姜一年可以种几次
- 全民k歌mv用什么软件剪辑
- 花甲隔夜死了能不能吃
- g323高铁途经站点 g323高铁时刻表
- 菠萝蜜的核可以吃吗
- 葵花籽油为什么不适合油炸
- 金属为什么有导电性
- 流量包不降档什么意思
- 西梅一天吃几个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