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用商业思维处理教育问题 零和思维是什么意思

零和思维是什么意思(用商业思维处理教育问题)
最近教育部门采取严格措施控制校外培训,显示了负责任的态度 。但有观点认为,不能限制校外培训的发展 。究其原因,校外培训本质上是一个经济和社会问题 。
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也正因为如此 , 我们才应该解决校外培训的问题 。校外培训已经不是教育问题,严重危害教育生态 。
校外培训大大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但奇怪的是 , 校外培训仍然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旺盛的消费需求 。人为什么不量力而行?况且这种需求与学习、教育、成功无关 。
现在在舆论层面,对教育有话语权的绝大多数都是不懂教育的人 。教育者不办学 , 商人办教育 。理解教育不是教育的规律 , 而是经营教育的商业思维 。把教育当成一门生意,只考虑“投入产出比” , 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
表面上看,残酷的社会竞争让校外培训有了更强的需求基础 。但是社会竞争的残酷被夸大了 , 有些完全是假的 。是商业宣传故意制造出来的,有人故意制造和放大焦虑 。大家焦虑的时候 , 生意来了,有人赚了大钱 。
说到教育,我们不怕千头万绪,就怕被利欲熏心,贪得无厌 。按照商业的逻辑办教育,会给教育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校外培训机构,不再是教育场所,有点像商场 。
所谓商言商,无利不起早 。追求效益教育要做到两点,强调投入与产出的关系,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要卖产品 , 要抢占市场份额,就要打广告,用各种手段搞营销 。
教育可以这样做吗?以前学生还有时间看一些文史哲的“闲书”,可以漫无目的地聊些相距甚远的东西 。现在,没有空闲时间 。除了作业还是作业,出了校门就去培训机构 。
强调投入与产出关系的教育,是一种对心灵的压迫 。学生,家长,他们所有的投入都是针对考试的要求 。即使他们目前获得了利益,但从长远来看,他们将造成巨大的伤害 。就像企业管理一样,要摆脱一切与考试无关的东西 , 坚决摆脱那些不必要的、不能直接产生效益的行为 。却忽略了无用之用才是大用的道理和警示 。
现在的教育评价就是这种思维 。如果每一句话都和考试有关,那么你就是一个好老师 。如果你悠闲地讲人文,仰望星空空,那就是浪费时间,绝对不是好老师 。学生做什么,家长关心的只有一件事,“这和考试有关系吗?”大家都认为只有和考试有关的,才称得上是学习 。是这样吗?
有人搞“有效教学”,充其量只对考试有效,像大工业的机械化耕作 。“圈养”肯定比“散养”或“野生”效率高 。用一些激素追肥,鸡和猪长得比较快 , 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样出来的肉好吃不好吃 。
每个人都担心自己会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处于劣势 。职场收入差距,谁都想占据有利位置 。整个社会对职业的态度,对高端职业的羡慕,对低端职业的恐惧 。问题是,什么是高端?低端是什么?这是客观的社会存在还是人们的主观想象?
拿好的学习资源 , 和以后的工作优势挂钩,说社会资源那么多,竞争在所难免 。教育领域的竞争已经成为前端的社会竞争,所有的家庭都在这场竞争中一路厮杀 。大家都觉得只要你比别的孩子优秀一点点 , 就能考上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在职场上就有优势 。
这是一种典型的零和思维,一种狭隘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观念 , 认为“非赢即输” , “一方的收获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所以大家“都在抢蛋糕,而不是把蛋糕做大” 。
教育要有理想和情怀,要把学生当人看 。如果把学生以统一的格式圈养起来 , 作为灌输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 , 那他还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感情的、有血有肉的人吗?
以前的“关灌”就是把学生关起来,管住,老实,不调皮,然后填进去 。这种做法受到了批评 。校外培训无节制泛滥 , 加剧应试焦虑 , 不正是这种做法的极端表现吗?
学生的幸福感和家长的虚荣心都是由考试成绩决定的 。取得好成绩有两个要求 。首先,它需要能够被注入 。第二,要能出口 。输出100分,就是好学生,否则就是差生,问题学生 。
没有考出好成绩就没有幸福的权利吗?就不能有个快乐的童年吗?这说明学生没有被当作人,而是被当作知识储存的工具和容器 。
人不是动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不能适用于人类社会 。文明的进步越来越符合人性,消除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社会,教育 , 修养是人的本性而不是动物的本性 。什么是文明社会?就是要尊重每一个人,哪怕是一个看似无所事事的人,让他活得有尊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