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概念研究的方法学探讨( 二 )


2 发生学方法揭示其形成与本义
发生学方法是反映和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 人类思维形式发展、演化的历史阶段、形态和规律 的方法,它把研究对象作为发展的过程进行动态考 察,注重考察历史过程中主要的、本质的、必然的 因素 [2 ]。从发生认识论的角度而言,知识是不断 构造的结果,知识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过渡, 总是以一些新结构的形成为标志,发生认识论的中 心问题就是关于新结构的构造机制问题,故发生学 探究与认识相关的结构生成,不仅要研究认识如何 发生,也要研究认识为何发生 [3 ]。
中医理论的发生学研究就是运用发生学方法, 尽可能地把中医的概念、命题回置于其发生发展的 特定历史条件下,即概念、命题得以产生的实践经 验、思想文化、科学技术水平等背景下加以综合动 态考察,以明确中医学基本概念的初始内涵,弄清 基于这些概念所进行的原始的逻辑运演过程,厘清 中医理论的概念体系、结构框架、思维模式,揭示 中医理论的发生、发展规律,为中医理论的规范、 建构、创新提供前提保障 。从中医概念的发生学研 究而言,黄龙祥 [4 ] 对经脉理论术语的还原可谓典 范,他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系统梳理和逻辑分析后指 出,在以树为隐喻的联系之脉的框架中,以 “脉” 表达直接的、确定的、常规的联系,以 “络”表 达间接的、不确定的、临床的联系 。联系之脉的本 意就是对穴位远隔治疗作用途径的一种示意、一种 假设、一种理论解释 。在以水为隐喻的血脉理论框 架下,脉之大者为 “经” ,脉之小者为 “络” ,可 见 “经脉”一词在不同的理论框架中表达完全不 同的内涵 。从二者的关系而言,联系之脉是从血脉 这一实体之脉抽象出来的,但其产生后就不再受血 脉的束缚和局限,可以包容或整合更多实体的功 能 。而在汉代 “气血循环”学说的建构过程中, 借用联系之脉以补气血循环理论循行路径的缺环, 经脉理论被整合到血脉理论之中,为后人对经脉理 论的正确理解铺设了重重屏蔽,导致实验研究者持 续几十年的 “经络是什么”的追问 。在明确了经 脉概念的含义、发生的基础上,他进一步指出了古 代经脉学说的本质与价值,认为经脉理论隐含着 “人体特定远隔部位— — —体表- 体表、体表- 内脏之 间存在特定的联系”的科学问题,但该理论的假 说没有反映出对人体 “体表- 体表- 内脏关联律”的 本质,其对于当代乃至于未来生命科学的价值在于 其发现的规律,而不是古人提出的假说 。由此可 见,中医理论的发生学研究,正是正确理解中医基 本概念的含义与所说明的问题,进而建构中医理论 以及开展现代科学研究的价值所在 。
3 诠释学方法揭示其意蕴与价值
诠释学作为一门关于理解、解释和应用的技艺 学,其主要任务一是确立语词、语句和文本的精确 意义内容; 二是找出这些符号形式里所包含的教导 性的真理和指示,并把这种真理和指示应用于当前 具体情况 。严格地说,中国学术史上从来也不存在 一种作为理论出现的诠释学,但由于通过对经典的 不断诠释来传承与拓展一种思想的传统,历来是中 国文化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学术发展的特点之 一,因此,诠释学在中国哲学思想、自然科学包括 中医学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傅伟 勋 [5 ] 提出的作为一般方法论的创造的诠释学与中 医学概念的研究关系最为密切 。创造的诠释学共分 5 个辩证的层次: 1) “实谓”层次: 原思想家 ( 或原典) 实际上说了什么? 这一层次主要是考 证、训诂、版本辨析等 。2) “意谓”层次: 原思 想家想要表达什么? 或他所说的意思到底是什么? 这一层次主要通过语意澄清、脉络分析、前后文表 面矛盾的逻辑解消、原思想家时代背景的考察等等 方式,尽量 “客观忠实地”了解并诠释原典或原 思想家的意思或意向 。3) “蕴谓”层次: 原思想家可能要说什么? 或原思想家所说的可能蕴涵是什 么? 这一层次则关涉种种思想史的理路线索、原思 想家与后代继承者之间的前后思维联贯性的多面探 讨、历史上已经存在的种种原典诠释等 。4) “当 谓”层次: 原思想家 ( 本来) 应当说出什么? 或 创造的诠释学者应当为原思想家说出什么? 这一层 次诠释学者设法在原思想家的教义的表面结构底下 发掘深层结构,据此批判地考察在 “蕴谓”层次 所找到的种种可能义蕴或蕴涵,从中发现最有诠释 理据或强度的深层义蕴或根本义理出来 。5) “必 谓”层次: 原思想家现在必须说出什么? 或为了 解决原思想家未能完成的思想课题,创造性地诠释 学者现在必须践行什么? 这一层次诠释学家不但是 为了讲活原思想家的教义,还要批判地超出原思想 家的教义局限性或内在难题,解决后者所留下而未 能完成的思想任务 。在这 5 个层次中,前 3 个层次 完成的是 “批判的继承”的任务,后两个层次才 对应 “创造的发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