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概念研究的方法学探讨

概念是反映事物对象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 维形式,是科学思维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科学研 究认识成果的最后结晶 。概念是科学理论建构的基 石,任何一个学科体系都是建立在基本概念基础上 的范畴体系 。中医学的概念虽有其自身特点,但中 医理论也不例外,是由基本概念构成的范畴体系 。长期以来,中医学界对基本概念的研究关注不够, 对中医概念研究方法的探讨更少,造成了中医理论 中概念混乱的现象较为普遍,进而影响了中医药理 论的现代研究 。本文试从中医概念研究方法的角度 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供同道商榷 。
1 逻辑学方法揭示其内涵与外延
任何理论体系的建构,首先必须明确其基本概 念及其体系,自然必须涉及逻辑学的基本方法 。内 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概念的内涵 是指对事物对象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反映,外延 是指具有某种本质属性或者特有属性的事物的对象 范围 。所谓本质属性,是指一类对象共同具有且仅 为该类对象所具有的属性,与认识论意义上反映现 象和本质之间界限的本质属性不同,它反映的是不 同对象之间的界限 。
定义就是以简短的形式揭示概念、命题的内涵 和外延,使人们明确它们的意义及其使用范围的逻 辑方法 。从理论概念的定义而言,最常用的定义方 法可分为内涵定义与外延定义 。内涵定义多采用属 加种差的定义方法,即首先要找出一个属,被定义 项所指代的种是该属的一个子类 。然后找出属性 ( 种差) ,即把该种的分子与属的所有其他种的分 子区分开来的那种属性,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被定 义项 = 临近属概念 + 种差 。外延定义则是通过列举 一个概念的外延,使人们获得对该概念的某种理解 和认识,从而明确其意义和适用范围,具体又可分 为穷举定义、列举定义和实指定义 。
正确的定义必须遵守以下规则: 1) 定义必须 揭示被定义对象的特有属性或区别性特征 。2) 定 义项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相等 。如果定义项的外 延大于被定义项,所犯的逻辑错误称为定义过宽; 反之如果定义项的外延小于被定义项,称为定义过 窄 。3) 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如果违反这一规则,定义项中直接包含被定义项, 称为同语反复; 定义项中间接包含被定义项,称为 循环定义 。4) 定义不可用含混、隐晦或比喻性词 语来表示 。5) 除非必要,定义不能用否定形式或 负概念 。
纵观中医概念、术语的使用情况,其语义交 叉、重复、含混不清的情况较为严重 。如由于对 证、病机概念定义不准确或缺乏共识,至今证与病 机的关系还是学者们争论的议题,而在确立辨证论 治为中医诊疗特色的情况下 ,《中医内科学》规划 教材仍然使用 “喘证” “血证” “厥证” “痹证” “痿证”等表述中医疾病名称,造成了证、病不分 的混乱局面 。再如在现代中医病因病机研究中,提 出了瘀毒、内毒、毒热、艾毒、癌毒等概念,但对各自的内涵、外延表述尚欠准确,对临床宏观表 征、微观科学表征等研究还不深入,难以在此基础 上建构其上位概念 “毒” ,进而形成符合逻辑结构 的概念体系 。梁茂新等 [1 ] 在对中医一些基本术语 定义考察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在定义概念中存在的 问题可归结为 5 个方面: 1) 属于 “种差”的内容 未能揭示被定义概念的本质差异; 2) 经常出现被 定义的术语,同语反复非常普遍; 3) 频繁借用现 代医学的概念,导致内涵的混淆和误导; 4) 存在 含义不清、本身需要首先定义的概念,进而使定义 模糊不清; 5) 属于 “邻近的属概念”通常不是被 定义概念的上一层次的概念,甚至不属于医学术 语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中医概念、术语特 殊性的客观原因,也有逻辑学知识欠缺的主观原 因 。因此,加强逻辑思维水平的培养,提升运用逻 辑方法的能力,重新界定中医学基本概念的含义, 明确各自的外延,厘清概念间的关系,无疑是中医 理论研究亟待补上的一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