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缓贮藏茶叶陈化的五个方法

从茶叶陈化的本质和引起陈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来看,要控制或延缓茶叶引起陈化的酶促和自动氧化反应的速度或进程,现代科学技术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只要把贮放茶叶的环境温度控制到足够的低就能达到目的 。实验也已证明,茶叶要是放在-20℃以下的环境中,陈化进程基本上接近停止 。然而,事实上现在生产和商业上应用冷藏多采用-2~5℃的温度 。因为在这样的温度下贮放茶叶,可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 。
【延缓贮藏茶叶陈化的五个方法】1.请人帮忙法
不论你是茶商、茶厂家、茶爱好者 。你都不用伤脑筋的去想用什么办法去延缓贮藏茶叶陈化,交给专业的人士帮你保存,你付一些钱给他们就行了 。
这种方法只要你有钱,就一切OK了 。方便,省事 。
2.品种搭配法
刚制成的茶叶,不论红茶还是绿茶都常常带有明显的生青味,但只要存放数周,原来的生青味就会逐渐消失,代之以醇和的滋味,厚实的芳香 。这就是经验和理论都已验证的“后熟”过程 。这一过程对红茶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研究表明,不同品种茶树中,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热稳定性是不同的,这样,在同样工艺、设备下加工的茶叶,其成品中残留的酶活性含量就有很大的差异 。而这种差异造成贮藏中酚类化合物进一步反应的速度和激烈程度的不同,也就是不同品种茶叶有不同时期的后熟进度 。有的厂商正是利用了这一特性,合理安排运输和交货时间,使茶叶成交时正好是经“后熟”达到最佳品质的时期,大大提高了成交价值 。
这也启发了人们,不同品种之间,茶叶的耐贮藏性能是有差别的,在茶园垦荒时期就应对这一点有必要的重视 。同时,也为选择耐贮藏茶叶品种,进行早期鉴别,提供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
3.控制萎凋和发酵程度法
红茶加工中通常认为萎凋程度越轻,初期产品茶黄素含量越高 。可是进一步的产品追踪分析表明,萎凋程度与贮藏期间茶黄素的损失速率却呈相反的关系 。有研究者做了这样的试验,同一无性系品种,采用同样的工艺,只是萎凋程度分为三种水平,即萎凋后鲜叶含水率分别是75%、71%和67%,萎凋时气流温度、湿度都是一样的,失水率不同是靠控制气流速度,或说是气流交换量达到的,同时以不萎凋鲜叶作对照 。结果,用鲜叶制成的红茶茶黄素含量最高,其余按萎调程度依次减少 。但是经同样条件贮放4个月后,茶黄素含量以萎凋含水率71%的最高 。茶黄素含量损失速率却正好与萎凋程度呈相反关系 。同样地以同一品种鲜叶,用不同萎凋时间来达到不同萎凋程度,也有类似结果 。当以4、10、18、22、30小时处理萎凋鲜叶时,以萎凋时间18~22小时范围内的表现出最好的贮藏特性,茶黄素在贮藏期间的损失速率最小 。
发酵是红茶加工中较关键的工序,它也对红茶的贮藏特性产生深刻的影响 。有充分的理由可以认为,那种有意使发酵程度偏轻,试图在“后熟”阶段形成更多的茶黄素,从而提高品质的想法,是不太实际的 。研究表明,当同一品种茶叶经同一条件萎凋到相同程度后,以0.75、1.25和2小时的时间发酵,结果其成品茶贮藏期间茶黄素损失系数分别为1.17、0.82和0.71 。这是因为发酵不足茶叶中残存的黄烷醇类在进一步被氧化后,并未按想象转化为茶黄素,而是进一步聚合成感官审评上品味不佳的S-Ⅱ类型茶黄素复合物 。还有残余的过氧化氢酶催化了茶黄素间苯三酚的氧化,被降解的分子进一步结合到非渗析的络合物中,从而导致茶叶品质的劣变 。
因此,在红茶加工中摸索正确合适的萎凋、发酵程度,可以极大地从内在品质方面改善产品的耐贮性能,从而在同样的包装、贮藏条件、费用下,取得更满意、更经济的保质效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