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生活梵高传电影 梵高传 电影

梵高的电影(渴望生活,梵高的电影)
“上天会对斯里兰卡人民负责的,所以我们首先要在他们的思想上下功夫,在他们的筋骨上下功夫,饿死他们的肉体和皮囊 , 空缺了他们的肉体,为所欲为,不能忍耐 。”用这段话来形容文森特·梵高可能是恰当的,甚至是相当恰当的 。
初中的时候 , 从同学那里借了一本梵高写给哥哥西奥的信编辑的书,在深秋一个多风的山坡上翻了几页那本书 。这本书很厚 。我把手放在膝盖上读 。也许那些信的内容和梵高的画一样充满激情!梵高不仅在荷兰绘画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对整个西方美术史也有很大的影响 。他是后印象派的大师,是大师 。他的《向日葵》和《星空的复制品广为流传,在酒店或雨伞上都可以看到 。他的作品包含了他的整个人生,色彩鲜明,代表了他对生活的渴望和激情 。阴郁的颜色透露出他的痛苦和挣扎 。
大概是因为看了电影《梵高传》 。每当我看小说的时候,我总是在屏幕上看到梵高的形象,而不是梵高自画像中的那个人 。他抽着烟斗,和另一位画家高更争论着艺术,每当我看到梵高和高更的故事,梵高总是以受虐狂的形象出现 。即使在阅读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一本以高更为原型的传记小说)时 , 梵高也总是那个可怜的家伙 。毕竟是他出于理智割下了自己的耳朵 , 不管是为了自己喜欢的妓女,还是为了自己的朋友高更 。尤其是高更弥留之际 , 住在梵高家里 , 在高更康复后欺负梵高 , 更让人气愤 。如果不是后来读了,高更最后得了麻风病 。他在弥留之际,在近乎失明的状态下坚持绘画,最后死在大溪地一间破旧的房间里,他本来会是一个恶人 。在长期多次失败的压力下,梵高成了受虐狂 。你可以看到他被凯拒绝后用蜡烛烧伤了手 。然而,当书中写到:“因为一个艺术家的本能,他烧伤了自己的左手,而不是拿起画笔的右手”时,我不禁笑了 。
梵高的父亲是一名牧师,他的家人也希望梵高能接替父亲的位置,成为一名传教士 。而依靠家族关系 , 梵高具备了成为传教士的良好学习条件 。但是梵高学习能力不好,考试不及格 。最后,我被迫去了博里纳日的煤矿 , 给那里的工人带来精神安慰和上帝的荣耀 。在博里纳日的两年里 , 梵高深入矿井,与工人们打成一片,把自己的工资分给工人们 。他有一颗同情工人生活的心 。如果不是矿难,或者梵高可以转型成为一名合格的传教士 。矿难的发生触动了梵高善良的心灵 。他站在工人一边,对抗当权者 。最终,教会取消了他传教士的资格 。在博里纳日,梵高开始学习绘画;也是在博里纳日,梵高找到了自己最初的艺术想法 。善良和对生活的敬畏是伟大艺术家必备的品质 。发生火灾时 , 首先选择救猫,而不是画 。
梵高的一生短暂,他的艺术生涯更短暂 。梵高27岁选择绘画,37岁去世 。十年,大概有八年的时间去学习和模仿其他画家 。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大概是两年的时间 。我师从梵高现实主义学派的伦勃朗、米莱,印象派的莫奈、修拉、塞尚、高更,虚心努力提高自己的绘画艺术 。然而 , 在他生前和去世后的几年里,都没有得到承认 。梵高卖出的唯一一幅画是他的弟弟西奥花400法郎买的 。大概是因为那时候梵高病了,住进了圣雷米疗养院 。在十年执着的绘画生涯中,梵高饱受生活的艰辛和人们的嘲笑与鄙夷 。痛苦是艺术家灵感的源泉,是生活的辛酸磨砺了艺术家,成就了梵高 , 让他在艺术的殿堂里排位靠前 。
【渴望生活梵高传电影 梵高传 电影】向往生活,《梵高传》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它生动地描绘了梵高的一生(看起来有夸张的成分,或许还有很大一部分虚构的内容),但梵高在这本书里对生活的敬畏、对艺术的追求、对生活的向往、对痛苦的忍受、对失败的不屈,都是令人肃然起敬 , 充满激情的 。正如《老人与海》中所写:“人可以被打败 , 但不能被打败!”虽然梵高最后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那是在他还清醒的时候(《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也开枪自杀了) 。对于艺术家来说,没有生不逢时,没有垂死的英雄,也没有江郎 。有的只是走在艺术的道路上 , 至于能走多远,那就是能走多远 。
“生活对我来说是一次艰难的旅行 。我不知道潮水会不会涨,甚至涨到高于我的嘴唇,但我想继续前进 。”——《渴望生活·梵高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