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精神之光
烛照古今
敦煌石窟艺术虽然主要是一种以佛教为主的宗教艺术 , 但表达的却是民众坚定而持久的信仰精神 。在今天看来 , 这种精神仍然具有振奋人心、涤荡心灵的强大力量 。
敦煌石窟精美绝伦的艺术造型反映出古代人民较高的审美理想和追求 , 石窟开凿千年不绝 , 也体现了处在大漠深处的敦煌古代先民所坚守和传承不息的精神 。敦煌石窟壁画中绘制的数量庞大的佛教经变画 , 大多是描绘未来世界的种种美好;壁画榜题、敦煌文献中的发愿文等 , 都记录了向往和平、安定、健康、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一些根据佛教经典、佛经故事塑造的艺术形象 , 如月光王施头、毗楞竭梨王身钉千钉、尸毗王割肉救鸽、舍身饲虎等 , 虽然表达的是佛教中慈悲、累世修行方得成佛的观念 , 但是也从客观上表现出了人们内心对善良、奉献等精神的推崇 。
敦煌的石窟雕塑、壁画、建筑 , 深深烙有多国、多民族文化影响的印记 , 以及中外文化碰撞、交融的痕迹 。敦煌艺术是中古时代中华文明乃至全球各大文明相互交融的缩影 , 是中华文化同化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艺术的产物 , 也是全球交往和东西方文化艺术交融的典范 。敦煌莫高窟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历史延续最悠久、保存比较完好的佛教历史遗迹之一 , 反映的是中国古代4至14世纪佛教文化艺术的最高成就 , 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莫高窟藏经洞文物被视为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宝藏 。藏经洞发现的5万多件文献和各种文物 , 包括上千件绢画、版画、刺绣和大量的书法作品 , 其中敦煌文献在不同程度上提供了中国 , 尤其是河西及敦煌地区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教育、思想观念、民族民俗、中外往来、社会生活、生产技术、典章文物等各个方面的详细资料 , 丰富了中国7个多世纪的历史 , 在许多方面填补了中国历史的空白 。于藏经洞中发现了汉文、古藏文、回鹘文、于阗文、龟兹文、粟特文、梵文等众多文种 , 内容涉及多个领域;在敦煌汉长城、玉门关、阳关、悬泉置等关塞遗址中出土的汉代竹、木简牍 , 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汉代河西地区生产、生活、戍边的状况 , 以及中原与古代西域各国、周边各民族往来交流的情况 。
藏经洞文物数量巨大 , 内容丰富 , 记录下古代各种文明于敦煌传播、交流之印记 , 为我们展现出一部部鲜活的古代民族文化史和异国文明交流史 。敦煌藏经洞文献中保存的数量巨大的儒家传统经典 , 体现了古代边疆人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学习;敦煌变文、曲子词等文学作品中歌颂礼仪、孝道、忠诚等内容的文本 , 也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优良的民族传统道德风尚 。
莫高窟建窟1600余年间 , 无数高僧大德、商旅行人、兵勇将佐、达官显贵、庶族平民、画师工匠为敦煌石窟的营建胼手胝足、竭尽全力 , 在莫高窟的灵岩仞壁上砥砺凿作千余年 , 折射出敦煌在古代异质文化交融中所蕴含的强大文化精神 。它依托的是1000多年来中华民族坚定而持久的信仰 , 以及开拓进取、开放包容、热爱故土、守卫家国的伟大精神 , 反映了古代人民较高的审美理想和追求 , 以及对和平、安定和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
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 离不开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 。敦煌文化所具有的多民族、多宗教相互融合的特性 , 也为今天中国以及世界多民族文化的交流提供了良好借鉴 。敦煌文化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背景下 ,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生成的中华艺术传统的缩影 , 是一部打开的艺术宝藏 , 同时 , 也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艺术巨著和绵延不尽的文化之旅 , 是数千年华夏文明宝贵的资源库 , 也是新时期建设新文化的动力源 。
推荐阅读
- 70岁也称什么之年? 70岁叫什么之年的称呼呢
- deutz是什么发动机z中国代理 deutz是什么发动机
- 花豹体重
- DCT变速箱的缺点 dct变速箱优缺点
- C证可以开什么车型 驾驶证c证可以开什么车型
- 班级文明礼仪手抄报 班级文明礼仪手抄报怎么画
- 鞭长莫及意思是什么下句怎么说 鞭长莫及意思
- 第五人格1月28日更新内容一览 第五人格唐人街上线正式服
- 原形毕露意思和造句 原形毕露意思